應莉
摘 要:隨著近年來教育的發展,高中數學教學形式更趨向于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們不再是單一地進行教學,更多地是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合作學習,利用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另外,小組合作學習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這些都是小組合作學習帶給學生學習上的有益之處。但是隨著高中合作學習的普遍應用和開展,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開始逐漸失去興趣,甚至在合作學習中出現開小差的現象。
關鍵詞:高中數學;小組學習;問題對策
小組合作學習中既存在優點和值得推崇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說,很多學生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鉆空子開小差,小組合作學習似乎更為學生開小差、打瞌睡、渾水摸魚等行為做了良好的保護。另外,很多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習慣依賴其他人的思考,這就會導致一個小組中總是那幾個人進行思考學習的情況。因此,本文根據目前我國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對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和現狀,進行以下幾點問題淺析和方法
淺談。
一、分組不合理,過度使用分組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數學老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實力相當的小組,老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競爭和思考。但是在高中數學學習中,不是所有的課程都是適用于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篩選,而不是什么方法受到了好評就所有的內容都用同一個方法,這樣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利于學生自身進步和學習的。作為老師,對于一些需要學生進行討論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對于一些一題多解,能夠激發學生創造活力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題多解,對于一些容易讓學生混淆和發生爭議產生不同觀點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而對于一些只是單純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不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對于一些需要學生記憶的公式運用,不需要進行分組學習。
二、小組合作學習分工不明確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雖然有著一致的目標以及整體性,但是還有很多學生會渾水摸魚在小組中,很多學生覺得集思廣益的過程也不少自己一個,所以很多學生會在集體討論中開小差打瞌睡。另外,一個小組中,總是會有一些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也有一些思維相對比較慢的學生,很多思維反應慢的學生習慣了依賴其他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缺少集體榮譽感,也缺少參與感。這些都是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于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普遍現象和問題。因此,作為高中數學老師,應該具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才能夠讓小組合作學習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作為數學老師,首先應該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讓每個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小組長的任務是管理每個小組并且給每個學生分配合理的分析學習任務,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事可做,每個學生在教學中都會承擔一部分的責任。這樣就不會出現很多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開小差打瞌睡的現象了。其次,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很多老師都站在講臺上或者站在同一個地方觀察學生的合作學習狀況,這樣不利于老師更好地融入學生中去。老師應該走下講臺,融入每個小組學生的討論中去,看一看每個小組的分工是怎么樣的,看一看每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是如何進行的,觀察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和進步。老師走到學生的討論學習中去,首先可以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當學生的討論遇到瓶頸的時候,當學生的討論進行不下去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地給予他們一些點撥,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下去。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之后,老師還應該對學生的討論學習進行一定的匯總和評價,指出學生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告訴學生應該如何改善。這樣學生在下一次的合作學習匯總才能夠避免同樣的錯誤。另外,老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表揚和批評,表揚合作學習中比較優秀的小組,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往更好的學習方向發展和
進步。
三、合作式學習過于形式化
合作性是合作式學習的精髓,可現在雖然有很多教學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的,但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卻是“各做各的”,沒有真正實現合作式學習。因此,教師在安排任務時要注意合理性和科學性,讓每個人都能夠有不同的任務,大家在合作中完成同一件事情,然后得到不一樣的心得體會。這樣才能夠鍛煉數學學習的合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才能夠在高中數學合作式學習中得到成長。或者老師可以安排有探索性的題目,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視野,真正體現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不科學的分組以及過度使用小組合作學習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更會讓小組合作學習達不到預想的教學目標。作為數學老師,還應該走到學生的討論中去,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改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宋從明.淺議基于新課標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建設[J].新課程導學,2016(23).
[2]陳渭.高中數學教育目的及方法解析[J].小作家選刊,2016(3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