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存??
摘要:作為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施;素質教育
一、 改革教學方法,促進整體提高
課堂教學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我們首先必須更新觀念意識,改革教學方法。我主張分層教學,因為不同類別的學生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而且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又各自不同,因此,需要我們教師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不同學生的教法,并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與學的全過程中來。為此,我們需要把握好三個要素:
1. 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層次——包括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本人愛好、發展意向等等。——可穩妥摸透學生。
2. 客觀準確地把握知識梯度——牢固掌握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以及知識的縱橫聯系、內涵、綜合應用等。——可稱吃透教材。
3. 科學有序地制定教學方案——即教學研討、精講點撥、反饋矯正及個別補救。
不管采用哪種教法,總的目標應該適應學生個性發展,促進整體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條件,只有學生個體實現了全面發展,才能實現全體學生素質的提高。
4. 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實施新課程以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化,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不斷產生和發展。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怎樣選擇教學方法呢?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取得了共識: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其功能都是有限的,把任何一種教學方法視為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實際出發,優選幾種教法,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時,要處理好以下關系:(1) 要處理好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應為教學內容服務,應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2) 要處理好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講求實效,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不要追求形式上的花樣翻新。(3) 要處理好教法和學法的關系。要在教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 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求和欲望
素質教育最關鍵的一環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而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則需要自發的求知動力。學好數學首先要有一個樂學的心理,主動的興趣愛好才能激發自覺的求知動力。
1. 設法創設情境(數學趣聞、知識懸念)導入新課,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愛學的興趣。
2. 結合教學內容穿插數學史上的名人軼事,滲透熱愛中華民族、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增強學好小學數學的信心。
三、 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育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的學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任何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從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出發,符合教學規律的。根據現代教學論的觀點,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要從以教師為主,轉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從只重視學習結果,轉到既重視學習結果,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三是從只研究教法,轉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學法,重視研究教學的規律。要堅持啟發式,反對注入式,啟發式不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改革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都要使其富有啟發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要在于啟發”,這是廣大數學教師教學經驗的總結。
四、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習慣了的東西,做起來不需要費大力,自然而然就完成了。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洛克說的好: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歸于自己的習慣。
兒童時期的可塑性大,因此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培養和提高素質的重要的時期。我國的教學形式以課堂教育為主,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知識的,這就需要教與學的統一,這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我是教學中一直培養學生“看”和“聽”的習慣,并以此作為輔助教學的有力手段,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能力。
1. 看。學生能否聽教師的講授、提問等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一習慣要從“看”開始訓練,要求學生課堂上一定要看著講課人,只有“看”才能保證“聽”。所以教師講課時要注意學生的眼睛,看他們的眼睛是否隨你動而動。如果發現某一學生沒有看老師,就要想辦法提醒他。如,停下講課,用教室的靜提醒他,或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接受問題的快慢是有差別的,但在課堂上“聽”是可以一致的,學生到底聽沒聽,可以用“看”來檢查。當然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講課要生動有趣,條理分明,并充分使用教具、圖片等。在一節課中要讓學生有豐富的看的內容,而不是只干巴巴看著老師這個人,這種“看”是在老師的要求下不斷在興趣中形成的。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和學生之間是要用眼互遞信息的。哪個學生還不十分了解,他們都會用眼睛向你反映。因此我們的眼睛更不能放松,必須隨時環視全體學生,尋找他們的眼睛,接收反饋信息。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許多知識的獲得,不是由教師講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觀察,從觀察中發現規律獲取知識。所以在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看著老師聽課外,還要看著老師在講課中出示的圖片、幻燈片及教具的演示,養成觀察的良好習慣。
2. 聽。“聽”的習慣是由看養成的。但“聽”不僅是聽老師的講述、提問,還要讓他們養成聽同學回答問題的習慣。平時我總這樣要求學生:當老師提問時,大家都做準備,老師讓某一同學回答,其他同學不能只是聽,還應隨著默默回答,既要聽同學回答的內容,又要隨時準備補充和評價。為了檢查學生是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了,有時讓某學生回答,不等其回答完整,又立即讓另一個學生接著回答,并要求回答問題時思維一定要嚴密。堅持訓練學生就會養成習慣,對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是很有好處的,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大面積的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感到數學并不可怕,好學多了。尤其是對那些紀律較差的學生,由于經過了用“看”保證“聽”的訓練,所以他們就能適應各種情況堅持學習。endprint
總之,通過“看”“聽”的習慣訓練,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牢固,運用知識的能力會更靈活。
五、 加強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加強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形成計算技能在心理上要實現兩個轉化:把計算法則轉變成自己的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再將這些計算法則付諸實踐,通過練習形成技能。衡量小學生計算技能的指標是看到一個四則運算的題目,能正確、迅速、合理、靈活地計算出來。
1. 明確目的要求,加強基本練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明確了目的要求也就形成了完成練習的內部動因,會自覺地對待練習。因此每次練習都要向學生講明練習的目的和具體要求,并提供有關知識,激起學生的求和欲望,使其自覺地進行練習。如,在學習乘數中間有零的三位數乘法時,要求學生按照乘數是三位數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但要注意用零乘這一步可以省略,特別強調用乘數的哪一位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學生明確了這一目的要求,計算時特別注意,計算準確無誤。進而使學生明白交換因數的位置有時使計算簡便,如205乘182可以變換成182乘205,用零乘這一步可以省略,使計算簡便。
2. 靈活多樣的練習方式可激發學生的興趣。
機械單一的練習會使學生疲勞、降低學習效率,而采用口算、筆算、競賽、游戲等練習方式,使使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穩定在練習活動上,處于最佳學習狀態。如在學習了小數乘、除法之后,對學生進行1. 口算;2. 直接說出結果;3. 筆算等訓練。使學生靈活、正確地計算,提高練習效率。
3. 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數學四則混合運算幾乎涉及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所有的計算法則,學生在任何一個計算環節上的缺陷都會影響整個題目的計算,因此講課或設計練習題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是非常重要的。如學習小數除法時,小數點的處理是教材的重點又是難點,針對這個重點和難點,我做了小數點處理的專門練習:(1) 把下面小數變成整數,小數點如何移動?0.5——5;21.4——214;0.008——8;(2)把小數除法變成整數除法,如:25除以75;0.03除以62.2等,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小數除法中的小數點,使計算正確、迅速。
4. 反饋要及時。
每次練習之后,讓學生自己先檢查,及時修正解題失誤,然后交給老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評價及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使知識由同化階段發展到內化階段;同時老師也能更多地了解學生,并抓住學生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和個性錯誤,及時糾正,做到有的放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