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燦軍??
摘要:高中數學課堂是進行數學知識傳授的重要載體,也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陣地。在新課標的實施要求下,怎樣通過構建數學高效課堂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成為教育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以人教版高中數學教學為例,在闡述高效課堂構建意義的基礎上,為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高效課堂;構建途徑
在新課改的深入進行下,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原有的高中數學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再適應新時代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加上高中數學知識點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思維性、抽象性,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怎樣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是有關教育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提升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為此,結合時代發展特征,高中數學教學需要思考怎樣構造高效性的高中數學課堂。
一、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第一,學生缺乏自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影響,高中數學教學采用的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數學學習較為被動。表現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一味的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學生在下面盲目的記筆記,缺乏師生之間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交流和互動。另外,在傳統數學教學中以最終的成績來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發散性思維的關注,無法充分顯示出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第二,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征。在數學知識的講解上,學生只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沒有結合自己的數學學習特點進行多樣化數學解題的探索和思考。第三,教師忽視了數學正面教育的重要性。高中數學新課程中對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習上的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等內容作了十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對于數學學習效果差的學生采用的單純的批評教育方式,沒有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予以關注,導致數學課堂學習效果不理想。
二、 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 高中數學教學需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
數學備課對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意義,為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備課的時候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之后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處理好數學教材、數學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數學目標編寫的時候要結合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進行,加強對數學教材的研究思考,精心選擇每一節數學課的內容,并結合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應來積極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能夠快速準確的掌握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在一節數學課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為學生安排有針對的習題練習。比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數學“直線與方程”的時候,教師需要在課前明確講解的順序和目標,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直線方程的基本概念,引導學生能夠判斷一個點是否在某一條線段上。通過教學重難點的解析加強學生對直線方程知識的把握。
(二) 合作探究式數學課堂構建
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數學課堂教學需要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經歷、經驗,同時課堂的設計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實踐操作過程。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拋物線幾何性質”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選擇這樣一道例題:“斜率是1的直線經過拋物線y2=4x的焦點F,和拋物線相交于點A和點B,求線段AB的長度。”對于這道題的解題,大多數的學生都能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解題,但是如果僅僅針對這道題的解答無法體現出這個題目設置的數學價值,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如下的設計,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探究,提出如下的問題:“同學們能否通過不求坐標就計算出線段AB的長度?”“如果將題目變成:斜率是K的直線經過拋物線y2=2px的焦點F,和拋物線相交于A、B兩個點,求AB的長度?”經過合作探究之后學生討論得出具體操作是①過拋物線的焦點的弦長公式,在直線垂直于x軸的時候,線段AB=2p,這個時候AB是拋物線的通徑,進而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通徑的幾何意義。
(三)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通過構建一個以情境為基礎,學生在學習中成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體驗數學的過程。情境教學時高中數學教學流程中重要的一項,應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求知欲,進而引導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升華數學學習。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數學“正弦定理”的時候,首先,教師要利用投影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情境。利用投影展現案例“一條河的兩邊互相平行,河的寬度是1 km,為了避免洪水對河岸的沖擊,在洪峰到來之前,需要將碼頭A位置上囤積的物資運送到碼頭B或者下游1 km的碼頭C上。已知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時5 km,水流速度是每小時3 km。”其次,在展現出問題之后,教師提出問題:“為了確定運輸方案,請同學們進行思考,并將各自的問題以小組匯總的形式交給老師。”在學生交出問題之后,教師綜合選出有代表的五個問題:①船是開往B處還是C處?②船從A開到B和C,分別需要多少時間?③船從A到B、C所需要的距離都是多少?④船從A到B和C的速度分別是多少?⑤船應該朝向人們方向行駛才會保證以直線的方式到B和C。經過學生的討論發現想要解決問題①需要解決問題②,而問題②的解決需要解決問題③和④,問題④和問題⑤之間存在關聯。在確定解題順序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在紙上作出示意圖,明確解題步驟,循序漸進解題。再次,在學生解決問題之后,教師提問學生以前遇到這樣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學生思考回答要從特殊例子的解決入手,從特殊規律尋找解題的一般規律,盡可能將問題轉變為直角三角形問題來進行解答。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探索,在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之后,學生成為正弦定理的發掘者,達到了數學教學的發展目標。endprint
(四) 應用多媒體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多媒體教學的實現能夠讓多媒體的最佳效果完全作用于課堂,增大高中數學課堂的容量,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高中數學涉及的知識眾多,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靈活性等特點符合高中數學教學要求,并能夠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應用多媒體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利用多媒體創設高中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講解高中人教版數學《四種命題》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flash動畫演示一個故事情節:“小王約了四個朋友一起過生日,結果只有三個朋友來,小王看見人沒有全來便說:‘該來的沒來。過一會兒,有一個朋友走了。小王又說:‘不該走的走了。這時小王的另一位朋友也走了。小王見情形不對,對剩下的一位說:‘我又沒說他。結果三個全走了。”教師可以針對這個故事提問學生,為什么小王的朋友都走了?通過多媒體案例激發學生強烈的知識探索欲,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第二,通過多媒體將一些繁瑣的數學問題簡化處理,降低數學學習難度。比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數學三角函數圖像的時候(y=Asin(wx+φ)),傳統教學是將這三個數值代入有限個值,觀察各種情況下不同函數圖像之間的關系。為了簡化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幾何畫板》將它們之間的圖像關系更為直觀化的進行表示。將固定值中的A值分別改為2和12,再按“振幅變換”得到y=2sinx,x∈[0,π]和y=12sinx,x∈[0,π]的圖像。觀察由y=sinx圖像得到y=2sinx和
y=12sinx圖像的過程。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電腦上操作,變化A、w和φ的數值,觀察不同數值下圖像的變換,總結圖像變換規律。最后師生共同總結y=sinx的圖像變換出y=Asin(wx+φ)的圖像途徑,簡化教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和消化所學知識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中數學學習難度,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可見,在新課標的提出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打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需要高中數學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結合學生數學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以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為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數學解題,全面提升數學學習素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