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瀟清??
摘要:本文將以“生活小任務”的形式,探究如何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和家庭環境,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增強幼兒的愛心和孝心,讓幼兒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使幼兒形成健康積極的性格。
關鍵詞:生活任務;大班幼兒;生活教育;全面發展
大班時期的幼兒大腦記憶正從暫時記憶向永久記憶過度,對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是幼兒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而良好的教學環境以及家庭環境對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筆者將從如何布置 “生活小任務”來探究創造良好的教學、家庭環境,讓幼兒形成合群、樂觀向上的良好性格。
一、 用“交朋友分享樂與憂”的生活小任務,培養幼兒活潑大氣的性格
人的需求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然后就是安全需求,再次就是社交需求。大班幼兒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必然已經得到滿足,這一階段他們的社交需求必然相對強烈。但是由于個性的差異,一些小朋友會比較積極活潑,有很多好朋友,而另外一些小朋友則會相對孤僻,沉默寡言,與其他人交流比較少。因此,需要教師以“生活小任務”的方式,引導幼兒去勇敢地進行社交活動,正確地開展社交活動。
而讓孩子在學校或者家里和同學以及周圍鄰居交朋友,并讓孩子學會述說和分享自己的樂與憂。這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緒控制與宣泄,摒除幼兒的孤僻感,而且在與好朋友分享自己快樂和不快樂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此項小任務有幾個方面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讓幼兒清楚明白,自己的朋友并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他也可以有別的好朋友,促進幼兒“朋友的朋友是朋友”的良好觀念的形成。這項小任務并不是一一配對,一個幼兒可以選擇多個好朋友,也可以被多個人選作好朋友,防止幼兒為了爭奪“好朋友”而發生爭執。
二是對于個別性格比較孤僻或者內向的小朋友,如果出現沒有交到好朋友的情況,教師應該主動和這些小朋友做“好朋友”,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促進他們性格轉變得開朗活潑。
三是注重引導幼兒思考,“我為朋友做了什么,而不是朋友為我做了什么”,使之養成良好的交友心理與習慣。建議好朋友之間互相分享快樂,共同承擔痛苦,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二、 用“做好事體驗助人樂”的生活小任務,培養幼兒善良有愛心的性格
以“日行一善”為家訓的古鐵雷斯,從一無所有奮斗成為美國第35任美國商務部部長。他被采訪時曾說了這么一句話:一個人的命運,并不一定取決于某一次大的行動,我認為,更多的時候,取決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道德是一種無言的震撼,可以感悟人性的光輝;是一種無形的溫馨,可以融化隔閡的堅冰;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驅散心頭的陰霾;是一種深情的呼喚,可以叩醒沉睡的良知。善良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教師有責任培養幼兒的“善心”,鼓勵他們的“善舉”。
因此,我在班級里開展了“手拉手”互助活動,讓孩子們懂得使用“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等語句。經過長期堅持引導,許多孩子變得愛幫助人,從此有了新的朋友,而且生活得更加愉快和充實。做好事,不僅能讓幼兒鍛煉對于善惡的辨別能力,增強其是非觀念,還能提升幼兒的道德感,為其人生的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項小任務應該注意的方面有:
一是好事的范疇很廣泛,不一定必須是大事、幫助陌生人才是做好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幫助爸爸媽媽,幫助老師,幫助自己的好朋友,幫助自己的同學,都是做好事。好事無大小,幫助幼兒辨別“善惡”,防止幼兒“找不到好事可做”的情況出現。
二是對于幼兒所做的好事,教師與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和鼓勵,讓幼兒享受善行的快樂,體驗助人為樂的喜悅。教師和家長更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三是對于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幼兒,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好事,教師要深入挖掘和引導,發現其閃光點。例如上課不亂說話,沒有影響其他小朋友學習,這也是好事的一種,應該予以鼓勵。
三、 用“孝父母,用行動表愛心”的生活小任務,培養幼兒孝順懂愛的性格
常存仁孝心、百善孝為先。孝在心孝,不僅是禮物重金;孝在行動、不僅是言語慰藉。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幼兒理解和踐行“孝道”。
家庭是幼兒生活最重要的空間,家庭環境的和睦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我在平時教育孩子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個道理。讓孩子懂得用“愛心禮”回報,回報自己的父母,比如父母生病后,孩子不知怎么做,可告訴他,他生病時父母是怎么做的,讓孩子像父母照顧他那樣來照顧父母。平時可要求孩子問候上下班的父母,為父母捶捶背、倒水、拿鞋子等,還可以在父母生日時制作點小禮物。總之要從小,從點點滴滴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在家里能孝敬父母,到社會上才有可能關心他人,為祖國做出貢獻。
此項小任務的落腳點在于體會并且回饋父母對自己的愛,使家庭環境更加和諧。
此項小任務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禮物不能是花錢買的,這樣就失去了意義。建議幼兒為父母手工制作一件工藝品送給他們。這樣既融洽了幼兒與父母的關系,又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是禮物可以不用是實物,也可以是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家務,尤其對于那些動手能力比較差,或者性格比較內向的小朋友,教師應當個別輔導,最簡單的禮物是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這個禮物應該每個小朋友都能做到的。
三是與家長溝通協調好,要對幼兒的禮物進行表揚和鼓勵,不管幼兒的禮物如何,都是代表的他們的“孝心”。
四、 用“種綠植觀察生與長”的生活小任務內容,培養幼兒多思善動的能力
綠色在視野中如果占據25%,就能消除眼睛的生理疲勞。所以室內擺放綠色植物既起到了居室裝飾的功能,創造了良好的室內環境,令人賞心悅目,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芳香類植物釋放出來的揮發性物質,對人的情緒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有些花卉散發出來的香味能改變人們無精打采的狀態,振奮精神,而另一些則有鎮靜助眠的作用。endprint
讓幼兒親自種植植物,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而且植物的生長可以讓幼兒感受生命的歷程,培養幼兒的愛心和責任心。綠色的植物還能為幼兒創造健康美麗的生活環境。
這項小任務應當注意的方面有:
一是教師和家長在引導幼兒選擇植物的方面應當注意選擇株小,易于生長類型的植物,便于幼兒長期觀察或者帶到幼兒園與小伙伴交流。
二是對于仙人掌、仙人球類型的植物,要注意保護幼兒不要被植物上面的毛刺扎到,更要注意禁止幼兒用植物攻擊其他幼兒。
三是要注意引導幼兒了解植物的習性,正確地種植管理自己的綠植,觀察和記錄自己綠色植物的生長情況,鍛煉幼兒的綜合能力。
五、 用“說興趣努力做自己”的生活小任務內容,培養幼兒懂得選擇做事有始終的好習慣
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不愛做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廢。如今我們很多家庭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一門特長。幼兒學習一些才藝特長是一件好事,有的幼兒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的幼兒反而覺得是一件負擔,幼兒如感到是負擔,就不太好了。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當,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家長在送幼兒去學習的同時,還應尊重幼兒自己的興趣。
在孩子說出自己的興趣之后,家長應有目的地、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興趣點,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完成的事情很重要,并努力把事情做好,這樣就會逐漸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大人要放手讓孩子做事情。如果孩子對于上興趣班沒興趣,那也可以讓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同時,在孩子做事時,父母要給予耐心地誘導和有效的指點。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督促孩子,使其從小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這項小任務所應當注意的幾個方面是:
一是幼兒可以說自己擅長什么,也可以說自己喜歡什么。擅長和喜歡是兩個概念,教師和家長都不要苛求幼兒一定要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擅長。
二是注意引導幼兒喜歡健康積極的活動,對于幼兒所喜歡的負面、不健康的活動,如打架等,要引起重視,積極引導,防患于未然。
三是此項小任務的宗旨在于讓教師與家長了解幼兒的興趣方向,以便以后更好地進行培養,但是不代表幼兒所喜歡的一定要強迫他去學習,那樣反而可能導致他失去興趣。要針對幼兒興趣程度因材施教。
總之幼兒生活在良好的教育環境里,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反之則容易產生性格上的缺陷。因此我們要通過“生活小任務”的方式,努力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成長與學習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能夠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王海珊.關于幼兒德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1)
[3]段德福.道德啟蒙教育初探[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4)
[4]曹能秀.關于幼兒德育若干理論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