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摘要:本文對當前存在于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進行了思考,認為主要受三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其中教師因素是其主要原因。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影響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通過預防和化解,使高中生端正體育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習慣,具備“終身體育”的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高中體育;逆反心理;成因與對策
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表現(xiàn),它主要是由于外界環(huán)境對人造成了超出其本身承受能力范圍外的壓力,從而使其產(chǎn)生對抗性的情緒和行為。進入青春期的高中生,在體育的學習中常會表現(xiàn)出“逆反”心理和情緒,類似于上課時走神,練習不認真,故意不按教師所教去做,常常與教師要求反向行之,嚴重者還有頂嘴和動手的過激舉動。這種不良心理與情緒如不及時進行預防和化解,不僅會給學生體育學習帶來負面影響,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為高中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障礙。基于此,本文對當前存在于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進行了思考,并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影響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使高中生端正體育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習慣,具備“終身體育”的意識與能力。
一、 “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 學生自身因素
高中生因身體處在一個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轉型期,其心理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其中“自我意識”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求知欲與自尊心迅速“膨脹”,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與愿望,希望不再受成人的“控制”。但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尚未真正成熟,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都無法從成人或者家庭的制約下擺脫出來,所以會產(chǎn)生多重的矛盾心理,在現(xiàn)實與理想、理智與情感等矛盾沖突下,產(chǎn)生“逆反心理”。
(二) 教師教態(tài)不端正
體育教師教態(tài)多表現(xiàn)為粗暴且簡單,語言生硬,表情冷酷,行為粗野,而且對差生比較蔑視,經(jīng)常給予不公平待遇和不公正的評價,讓很多學生在覺得老師“可怕”、體育“難學”的同時,還會產(chǎn)生反感、悲觀的情緒,非常容易激起他們“抱不平”和“對著干”的“逆反心理”。
(三) 教師教法不當
教法呆板,形式單一是存在于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普遍現(xiàn)象。體育教師常常給學生過多限制,在技能培訓上也習慣生搬硬套。而且體育教師在語言表達上也常有示范不當、講解不明、質量欠佳等問題,讓學生容易對教師產(chǎn)生失望的情緒,也感到?jīng)]有一個自由且寬松的,能夠進行個性化發(fā)揮的空間,所以在體育學習上要么隨波逐流,要么喪失信心,長此以往,對體育學習會越來越抵觸,對教師也越來越“逆反”。
二、 預防和化解“逆反心理”的對策
(一)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逆反心理”既然是一種心理疾病,那么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yī)。在體育學習活動中,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與情緒變化,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治愈學生“逆反心理”的一劑良藥。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以情待人、以理服人,既要用熟練的體育技能為學生樹立榜樣,讓他們感受到教師身上的體育精神與專業(yè)魅力,又要在教學中用親近友好、誠懇謙遜的行為,用客觀公平、科學合理的評價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可以敞開心扉,放松心靈,學生只有先從心理上接納、認可教師,才會逐漸接受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和心理疏導。
(二) 優(yōu)化調整教學方法
要在體育教學中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要注重教法的改進與優(yōu)化,要讓體育學習內(nèi)容與形式對學生來說,時刻充滿新意,充滿挑戰(zhàn),讓學生每上一節(jié)課都有新的收獲,讓他們覺得體育既有趣又有用,從而逐漸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心理。
1. 一方面體育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直面學生差異,通過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區(qū)別對待”。如在教學生“投籃”時,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活動,嘗試投籃,根據(jù)他們的不同表現(xiàn),將其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然后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與目標,如低層次的學生先學習立定投籃,只要投中即可;中層次的學生學習三步投籃,并要求投中率在40%以上;而高層次的學生則要求三步投籃且投中率80%以上。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同樣也能夠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獲,慢慢的會對自己的學習建立起信心,進而產(chǎn)生興趣,就不會再排斥體育學習,更不會再排斥體育教師。
2. 另一方面,為學生“量身定做”合適的目標。很多學生的“逆反心理”來自于學習難度的攀升,讓他們看不到希望,所以會產(chǎn)生焦慮、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所以教師綜合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特點,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宜他們水平的“期望目標”,幫助他們在技術、技能學習上能夠達到預期的程度,取得理想的體育成績,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在學習中及時給予幫助、指正和鼓勵,培養(yǎng)他們面對困難仍舊能夠做到堅持不懈的意志。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新穎多變的學習形式、難度適當?shù)钠谕繕耍瑫寣W生逐漸擺脫怕練、不練的消極狀態(tài),而是主動的多練、愛練。尤其是體育差生,讓他們多看一些運動員的專業(yè)技術圖片、影像以及比賽,讓他們的視野更加開拓,就會激發(fā)起他們強烈的體育興趣,并產(chǎn)生積極的進取動機。
總之,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固有其自身因素,但關鍵因素還源于教師,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效應”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直接影響。因此,體育教育者應勤于反思,善于總結,要通過改變教態(tài)、優(yōu)化教法等多種形式,為高中生創(chuàng)建一個適合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體育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李曉東.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分析與對策[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2,(06):132.
[2]沈勇.高中體育教學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11,(87):136-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