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耿海
摘要:多媒體技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支撐,新時代背景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需要與新課程改革、學生主體課堂相結合,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互動探究。但是在實踐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卻出現很多誤區,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影響了新型教學模式的常規化運用。本文在分析多媒體技術運用現狀的基礎上,探究小學語文使用多媒體的適時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主動學習
一、 小學語文使用多媒體的現狀分析
(一) 內容繁雜缺乏重點
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得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很好地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豐富了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圖片、視頻、語音、動畫等多樣化的展示方式帶給學生視覺體驗,使得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加形象和多樣化,但是在內容上又顯得有些繁雜,缺乏重點。通過對教師課件的觀察發現,很多教師幾乎把與課程相關的所有內容都放在上面,包括導入、過渡、總結教師要說的話,都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展示;圖片的解讀,小組互動問題的答案教師都一一進行展示。課件制作的詳實性,使得很多教師對教學的開展缺乏獨特性的認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靈活性,無法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現狀和交流探索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同時,很多教師的課件制作資源的展示依據不是課程目標的重點和難點,而是看哪部分內容在網絡上能夠找到豐富的資源,看課件內容是否足夠豐富,形象是否多樣,多媒體教學成了課件內容的花樣展示。
(二) 課件教學由“人輸”變成了“機輸”
隨著應試教育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制教學法為單一教學法,以教師的解讀為唯一正確答案的教學的弊端逐漸顯現,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開始實踐素質教學改革,改變單一的知識培養目標,開始關注知識、能力、品德等多種素質的發展;開始改變課堂上教師的唯一權威,建立學生主體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小組互動和交流中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借助小組共同的知識基礎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觀點;教學模式也逐漸變成多元化模式,包括翻轉課堂、五步教學法、小組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在教學中不僅關注教師的教,而且關注學習的學,關注新型教學方法的常規化。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是應該支持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按照課件內容然后依次進行講解,然后要求學生記憶課堂筆記,然后通過大量的試題和機械的記憶來完成知識的鞏固和學習。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被動的,學生沒有主動地思考思考,沒有借助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自主建構,學生的能力也就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 小學語文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有效策略
(一) 根據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課程內容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不是要做到事無巨細,對教學設計的所有內容都要在課件中有所體現,而是要根據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在知識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根據此并結合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課件,為教學提供較好的支撐。例如,在《盤古開天地》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借助課前的自主學習已經知道了故事的梗概,但是對于文段中的具體含義學生是不夠明確的,如第一段中的“混沌”,混沌的世界是什么樣的,需要學生的想象,需要學生的情感投入;第2-4段中的“掄斧猛劈”的含義,借助多媒體展示相關的視頻,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理解。同時,盤古的“頂天立地”學生讀起來很容易,但是需要了解其中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夠感受文本的情感,體會文本的中心思想,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設計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根據盤古開天地的動畫進行配音,用聲音表現情感和力量;第三個重點是身化萬物之奇,也需要多媒體技術多樣化的手段作為支撐,增加學生的視覺和情感體驗。課程資源應該圍繞這單個重點進行選擇,并且了解學生理解的難點和文字展示的不足,選擇課件資源,而且要注意教師描述和講解的語言不在課件上展示,教師預設學生互動交流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不在課件中展示,課件是一種支撐,而不是學生逐頁閱讀的書籍,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是為新型教學模式的落實,為學生主體課程的構建提供支撐,是要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推進學生對問題的進一步探索,促進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促進小組間圍繞問題展示交流和碰撞,促進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就是在學生學習遇到難題時,通過圖片、視頻以及相關資料的引導,促進學生的進一步探究。例如,在《和時間賽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新內容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展示問題“作者為什么會憂傷、哀痛?”“為什么會著急哀傷”“為什么會高興、快樂”,帶領學生走進課程內容中,進行理解和分析,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在小組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又向學生提供問題,“爸爸說到哪些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引導學生進行詳細的閱讀,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展示了問題,起到激發學生的思維,并且促進學生交流的深入,而關于問題的答案則沒有采用,而是由學生討論后自主進行展示,課件制作的內容只有6頁,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促進了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在課堂中學生仍然是互動的主體,學生的思維是主動的,這才是有效的課堂。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是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在教學中不可過渡使用多媒體,影響學生的學習,而是要根據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課程內容,形成內容的集中性和有效性;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段連鑫,何紹祥.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設計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09:83-86.
[2]趙慧芳.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166.
[3]高欽會.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手段使用的幾點看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164.
[4]周婷.莫把“人灌”變“機灌”——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08:59-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