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華??
摘要: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起步作文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作文教學中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這個階段的學生非常不適應作文課。作文教學可以在欣賞范文、激發興趣;摘錄仿寫、取材生活;活動作文、有聲有色;評價多元、促進提高等四個方面,體現作文教學教育性、學科性、創新性的“三性教育”原則和以生為本的策略。
關鍵詞:作文教學;三性教育;生本教育
小學中段作文既是低段寫話訓練的延續,又是小學高段作文的準備階段,在整個小學階段作文教學中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但三年級作文教學與寫話訓練又有著質的區別,作文篇幅也由原來的一段話變成了一篇作文,難度加大,因此,這個階段的學生非常不適應作文課,也不喜歡寫作文。通過平常的作文教學,我總結出了自己的一些作文教學的方法,下面我從“三性教育”(教育性、學科性、創新性)的角度,從四方面談談我是如何進行作文教學的。
一、 欣賞范文,激發興趣,突出作文教學的教育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自我學習的設計者,是積極參與自我學習的學習者。因此,教學要以生為本,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三年級學生不愛也不會寫作文,關鍵在于他們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把寫作文看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老師首先要讓孩子明確寫作文其實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寫出來,讓孩子從心理上消除對作文的恐懼。但是,老師單一的說教是不會有明顯的效果的,這時候,往往需要給孩子們一些范文,讓孩子們看看別人是怎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變成一篇文章的。我收集了大量的跟單元主題同步的作文,每天抽5分鐘時間給學生讀一篇作文,繪聲繪色地給同學們朗讀,不時穿插進自己的點評,跟單元教學同步進行。孩子們最喜歡的是聽班上的同學寫的作文,因為他們感覺班里同學寫的都是身邊的真人真事,更有真情實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們對作文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作文源于生活,作文高于生活,作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寫作的興趣,體現作文本身的教育性,這是我對作文教學最根本性的認識。
二、 摘錄仿寫,取材生活,體現作文教學的學科性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每個民族的語言都是在日常的交流中產生、發展的。在閱讀好的文章和習作時,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的好詞佳句。我們班每個同學都有一個摘錄本,專門用來摘抄好詞佳句,記得多了,也就爛熟于心了。遇到好的文章,還可以讓同學們仿寫,學習別人的表達方法。例如:在教學《特產》這一單元時,我們先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課,我首先在上課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歸納:本課從楊梅枝葉和楊梅果兩方面介紹,又從形狀、顏色、味道三方面介紹楊梅果。我們龍泉是水果之鄉,我充分利用這一個優越的地理環境,布置學生周末親自到龍泉山參觀果園,認真觀察并品嘗水密桃、枇杷和葡萄等水果,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了水果的特性。在進行介紹家鄉的特產這一作文教學時,我鼓勵學生把自己周末的所見所聞所思大膽地說出來,與全班同學共同分享。因為是親身經歷,因此同學們暢所欲言,每個同學都能選一種家鄉的特產介紹給大家。語文是文字的學科,注重體驗,取材生活,對別人使用文字進行揣摩和仿寫,我認為這是語文作文教學繞不過去的坎,這也體現了作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特殊的地位和教學方式方法。
三、 活動作文,有聲有色,展現作文教學的創新性
新課標提出小學中段習作的目標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要寫出真情實感,閉門造車式的教學是不行的。起步作文要在游戲和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在活動中學會習作。在進行寫景訓練時,我把學生帶到了校園里觀察春天的花草樹木,身臨其境地感受春的氣息,受到美的熏陶;在寫運動會的習作時,我選擇在學校舉行運動會后進行,我們學校每年舉行兩次運動會,這是訓練活動作文的契機。在寫水果時,我讓每個同學都準備幾個水果帶到學校,一邊觀察、一邊品嘗。在進行了這些活動之后,再讓同學們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然后推選小組代表全班匯報,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多數的學生作文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空洞的文字無法讓中年級學生的作文做到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只有創新作文教學的形式,把生活和體驗融進作文之中,真正做到無活動不作文、無體驗不作文,同學們的寫作水平才會有突破性的提高。
四、 評價多元,促進提高,做到作文教學的生本性
科學的、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使教師和學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對學生而言,適當的獎勵機制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在作文教學中,也要充分運用多元的評價機制,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予以及時評價,激發學習興趣,我采用了生生互評、組內評、組間評、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每次寫完作文后,我們都會先在組內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其他同學聽,聽完后由組內同學進行評價,并且進行修改;然后每組推選優秀的習作在全班交流,寫得好的既要給個人加分,還要給小組加分;最后由老師進行評價,當同學們得到各種獎勵時,寫作的積極性迅速提高。作文教學的落腳點是通過教師的指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元評價的方式,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這就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地對自己、對同學的作文進行多元評價,在評價中感悟,在評價中體會,在評價中提高。
總之,學生的習作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習作教學是一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過程,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以生為本,切實落實“三性(教育性、學科性、創新性)教育”的任務,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做好點點滴滴,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迅速提高,把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愛上習作。
參考文獻:
[1]龍泉驛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三性教育[C],四川成都龍泉驛,2016(1).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3]全國十二所師范大學主編,教育學基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2).
[4]汪潮,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3).
[5]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