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平
摘要:本文挖掘了數學教材中蘊涵的文化內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數學文化,設計思想文化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理解數學基礎概念的含義,并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數列 數學文化 蘇教版
數學學科具有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數學文化是數學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蘇教版高中數學教材中體現了數學文化的價值,教師應當科學利用這部分的內容,使學生正確認識數學,并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中蘊涵的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受重視,教師大多是圍繞解題方法以及基礎概念進行講解,沒有帶領學生探索知識點背后的數學文化,沒有認識到數學文化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意義.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重視教材中涉及的數學文化內容,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之前了解和探究其背后蘊涵的數學文化,讓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科知識層面,而是要獲得真正的數學修養.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對于知識點背后的數學知識有更多探究的欲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從學生實際生活中、社會生產中以及數學文化史中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找到數學學習的目標,激發學生敢于提問的意識,并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找到數學世界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意義.
例如,在蘇教版高中數學教材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人們在1740年發現了第一課彗星,推算出這顆彗星每個83年就會出現一次,以此推算出這顆彗星下次出現的年份是1740年,1823年,1906年,1989年,等等;細胞每一分鐘由一個分裂為兩個,那么每過一分鐘,一個細胞分裂的個數依次是1個,2個,4個,8個,等等”.這些文字描述的是數學家在探究數學規律的時候發現的,也是從這些生活中的現象中總結出了數列的概念,方便數學家的推算.數列概念的出現和演變涉及天文學、生物學以及數學等領域.這段文字簡單地闡述了數列知識的起源,也是數學家探索數學知識的文化背景.在這樣的數學文化熏陶下,教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論是多么微小的事物都與數學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對于數列的概念以及計算應用有了更多肯定的情愫,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發現數列公式的理解以及應用并不難,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
二、在數學問題中參透數學文化
在學習數學知識后,學生要正確地解答相關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以及正確率,教師在介紹解題方法時要讓學生審視解題方法中蘊涵的數學文化知識,不同的解題技巧巧妙地承載著數學文化以及數學思想,讓學生了解和參悟這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思維活動中延伸數學文化,掌握文化特征,正確領悟解題方法,尤其是在解答習題的過程中掌握技巧,并在現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中找到拓寬知識的渠道,形成自己獨有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講“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計算公式”時,教師可以介紹一首古代的詩歌“遠望巍巍塔七層,紅燈向下成倍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試問塔頂幾盞燈?”這首詩歌正是闡釋了一個等比數列的問題,讓學生對于數學練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解答這一題目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數學文化的起源和淵源,增加了解答數學題目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習題的優美以及趣味,同時掌握了數學等比數列公式的應用.
在閱讀數學教材時,學生能從字里行間中總結出數學文化的特征.通過閱讀蘇教版高中數學教材,學生認識到數學文化比數學知識體系更加豐富和深邃.數學文化素養是對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技能的高度概括.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計算方法,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不僅要領悟數學精神,還要感受數學思想方法,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從而不斷進步,健康成長.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蘇教版高中數學教材強調數學文化的重要性.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一種科學方法,重要的是數學素養對于自己的長久發展有重要作用,使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樹立正確的態度,對于數學學科產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郭宗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和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