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賢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創新顯得格外重要。本文中,筆者針對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對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提出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創新的對策,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改;現狀;原則;對策
地理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僅是因為高考,更是因為地理學科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性。地理學科的知識面較廣,所以古人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比喻為知識淵博之人,由此可見,地理知識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意義。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給高中地理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之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相比較傳統培養應試型人才的教育體制而言,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汗水,才能夠換來良好的高中地理教學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要注重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改變傳統應試型的教育模式,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發展,實現高中地理改革和創新的新風貌,促進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形成。
一、 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
雖然新課程改革理念對當前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如下:
(一) “應試”依然是教師教學的首要目標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高考是第一位的。誠然,對于這個決定人生命運的考試,沒有人會不在意,也沒有人會不重視。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度,沒有學歷的“敲門磚”,基本所有的人都是寸步難行的。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應試”基本上是所有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在高考的過程中取得好成績,成為教師教學的首要目標。在應試理念的指導之下,一些教師的教學就開始偏離素質教育的軌道,通過各種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在這種機械的訓練模式下,對地理學科的學習逐漸排斥,最終這種抵觸的心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下滑,不僅沒有學習到文化知識,還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受到極大的影響。
(二) 忽視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
當前,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依然是延續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這一點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因為,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改變過去過度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通過良好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見,教師這種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的地理教學模式,嚴重背離了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初衷,影響了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對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三) 忽視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在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教師通過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視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的地理教學往往都是一個人的天下,自始至終都是教師一人在講,學生默默地聽,默默地記筆記,最終卻不知所云。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個性化的發展,影響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二、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給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之下,高中地理的教學應當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 學生主體性原則
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賦予當代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應當遵循學生主體性的原則。這里所指的學生主體性,是指教師的教學應當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改變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主體地位的發展,是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基礎和保障,是實現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
(二) 創新性原則
新課程改革對當代教師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創新。何為創新?如何有效地創新?這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師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在這里,筆者需要提出的一點是: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是改革的基礎。唯有創新,才能發展,才能立足。因此,在時代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應當遵循創新性的原則,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實現良好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三) 探索性原則
當前,在教育領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很多教師追求的終極目標。何為“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又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俗易懂的講,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可以說是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由此可見,在時代教育的背景之下,能力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而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也可以稱為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探索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創新性對策
針對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地理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改變傳統過度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現狀
前面我們談到:在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應試依然是教師教學的核心要點。而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教師各種刻板和機械的訓練,反而會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抵觸心理,最終難以促進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基于這樣的教學困境,筆者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應當改變過去過度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現狀,通過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在這里,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改變教師過度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現狀,是有科學依據的。據不完全統計,當前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有50%源于教材,而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新知識將近占據40%,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習慣性“吃老本”,習慣性知識灌輸,是完全行不通的。因為很多教學中所產生的知識和內容根本不是教師可以控制的。因此,作為現代的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形成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進步,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endprint
(二) 通過師生互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師生互動環節是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既然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那教師的教學應當重視互動性和交流性。這種互動性首先是以師生之間和諧良好的關系作為前提的,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民主,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取得平等對話的權利,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在和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敢于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敢于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才會受到來自于學生的監督,教師的廣納諫言,將會為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 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創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并且已經在各行各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在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當結合信息技術的手段,創新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低效的板書教學模式,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還有助于刺激學生的感官和視覺,讓學生對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更加有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豐富教學的內容。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大氣運動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大氣運動的過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課堂教學顯得更加直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還可以通過網絡交流的方式,實現無約束的交流和合作,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利用,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創新奠定基礎。
(四) 強化學生技巧培養,重視學生習慣養成
對于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而言,學生的學習技巧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為什么要這樣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遠比掌握知識顯得更加重要。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技巧和學習習慣,通過這兩者的有機結合,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鄭剛.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創新觀之我見[J].才智,2010,(3).
[2] 唐金紅.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0,(4).
[3] 楊玉環.高中地理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