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鵬
摘要:在領略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進行回顧性的展望,切實有效的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浩如煙海的國學典籍中,蘊涵著許多修身做人之道、為人處事之道、知人用人之道、為官為政之道及治國理政的思想智慧與執政方略。珍貴的本土化營養,值得各級領導干部,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并有針對性的加以梳理,積極的轉化成自身的人文素養和執政能力,而這也成為領導干部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執政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最佳手段。
關鍵詞:國學經典;領導干部;人文素養;“捷徑”
從根本上來講,一個人的內在文化涵養和人格修養很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這個人的人文素養如何,這種人文素養是深植于個體文化自覺意識中的一種精神品質。人文素養有著某種程度的超越性,對于一個人的文化情懷,文化素質,和文化品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同時它也是社會文明的基石。
一、領導干部提升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強調,對于領導干部自身的人格魅力培養,要切實有效的掌握“踱方步”的要領和方法,作為領導干部,在與人民群眾進行密切溝通的過程中,在更多時候,情商比智商更加重要,也就是領導干部的人文素養。
1領導干部提升人文素養,是堅守歷史使命和傳承中華文化的歷史擔當
對于領導干部來說,人文素養相當于自身的靈魂,如果只有一副軀殼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鮮活靈魂,這樣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在領導干部的具體管理過程中,如果只是冷冰冰的管控和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也無法進行拓展。同時,領導干部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也是充分的體現出自身的歷史使命感和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職責。新黨章中明確宣示“兩個先鋒隊”。十七屆六中全會也著重強調“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宣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提升領導干部人文素養,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目標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分明確的提出,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和創新型的政黨,,領導干部要有針對性的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和愛好,培養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真正做到對于國學經典的學習與運用,為廣大人民群眾作出學習的表率作用。
3提升領導干部的人文素養,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繼承和弘揚古典智慧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在為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努力奮斗,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富強而謀求發展,其本身就具有著天然性的與中華文化血脈相連的品質。切實有效的提升領導干部的人文素質,能夠更淋漓盡致的掌握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也能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為人之道、治國理政之道得到進一步的繼承發揚。
二、利用經典回顧,領導干部提升人文素養的策略
1.領導干部提升人文素養最佳途徑是回望古典,為我所用
對于中外的文明成果,特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進一步進行吸收和消化,充分體現出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針對性的融入現代性的思考,切實有效的轉化成自身的知識,為我所用,讓自身的執政素養也風清氣正,幫助人民群眾提升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性和純潔性,也讓自己的靈魂和精神也因此得到提升和飛揚。
2博古通今,才能智達天下
回望國學經典,就要展望和品味國學的豐富性和層次性,能夠知古通今,鑒別得失,在國學經典中學習倫理道德,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廉恥榮辱,也能夠對于是非曲直辨別清楚,優秀的國學經典,能夠淋漓盡致展現出我國的文化精華,也是傳世之作,代表著祖宗的智慧和哲思,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通過國學經典,可以讓自身博古通今,智達天下,對于治理當下的國家和提升自己的執政能力,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重要影響。
3培養胸懷天下的品格和胸懷,體現人生價值
中國對于國學經典的核心理念的研習和探究,最主要是要追求一種人生價值,提現出人生觀、世界觀的卓越和境界,而領導干部通過回望國學經典的魅力,感悟國學經典中的境界和品格,就會把握修齊治平,規劃修身之道。在傳統意義上的國學經典中,有很豐富的分類,經史子集,浩如煙海,為現代人提供著永不枯竭的智慧資源。研學經典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在于運用,要切實有效的把思想內涵真正用到實際的執政理念中,從人民視角入手,把人民的疾苦放在身上,把自身的宏偉目標與人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的父母官,和最忠實的共仆。
4把修身正己立德,當作為官理政的根本要求
在國學經典中,特別是儒家思想中,一直強調的是仁的思想,仁義禮智信。以修身為本,更加強調的是,官員要以提升自身修養為基礎,例如要培養自身的慎獨、修身、清廉。以齊家為基,著重強調的是官員對于家庭美德的關注和重視,在具體生活中切實有效的體現出家和、孝悌、鄉情(鄉賢)。以治國為要,所著重強調的是,對于官員的政治品質的要求,例如,對官員政治品質的要求包含相關的方面:忠臣、良臣(能臣)、諫臣(諍臣)。吸取國學智慧中的人格素養的歷史經驗,能夠以史為鑒,博古通今,古為今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國學經典的回溯,深刻的體味古人的智慧和歷久彌新的哲思,他們能夠穿越歷史的時空,投射到我們的靈魂深處,特別是針對領導干部,切實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就需要時時回望經典,掌握國學經典中的智慧和內涵,將情、志、人三者有機統一,對國學經典智慧的精神氣韻和思想品格,進行學習和實踐建設,為領導干部人格內涵、提升干部素質,特別是從根本上提升其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尋找到了一條十分有效而又偉大光明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年
[2]石中英.20世紀教育中的國家主義:回顧與討論[J].教育學報,2016(6):3-13.
[3] 賀昌盛.國學的知識論取向一兼與楊春時先生商榷[J].東南學術,2015(2):108- 109.
[4]曾水兵.民族性與民主性;兩種維度的國家認同教育及其關系[J].教育學報,2013 (1) :21-25.
[5]袁行需.國學的當代形態與當代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