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冰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知識表征工具,對教育教學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本文分析了思維導圖作為教學工具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優勢并結合教學實踐,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研究了思維導圖在詞匯、閱讀、寫作等教學方面中的運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英語 詞匯 閱讀 寫作 運用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Mind Map)是由托尼·巴贊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種圖形工具,是打開大腦潛能的萬能鑰匙,能激發創意,能組織大腦快速的整理信息,使思維更加清晰。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學習難度,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分析和整理能力都有顯著幫助,在發展學生思維的同時切實提高了課堂實效,是英語教學的好幫手。
二、思維導圖的優勢
1.優化信息加工方式,串聯知識網絡。因為思維導圖是一種用圖形來組織、闡述、表達知識的工具,所以它能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篩除雜亂信息、保留關鍵信息,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知識網絡中,從而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拓展思維能力。
2.突出重點,加強記憶。思維導圖具有突出重點、層次鮮明、串聯豐富的特點,它將知識模塊化,引導記憶系統分層次地組織信息,轉變了以往的機械性記憶效率低,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的弊端。串聯的系統的知識不易忘記的同時又容易提取,加速了知識獲得的過程。
3.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形成發散性思維。思維導圖具有發散性,促使學生的思維模式由傳統的“線性思維”轉化成具有放射性的“網狀思維”,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形成了語言學習過程中探索、挖掘式的發散思維模式。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思維導圖構建語義場習得詞匯。
20世紀30年代,語言學家發現人們可以利用英語語言的語義場來學習單詞。英語語言的詞匯并不是一系列獨立的個體,而是都有著各自所歸屬的領域或范圍的,他們因共同擁有某種共同的特征而被組建成一個語義場。例如glue, pen, ruler等單詞歸屬為文具(stationery)的語義場。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他們的關系清楚的列舉出來。
在小學各年級英語教材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都以單元主題的形式呈現。盡管教材在編排上采用了同主題集中的形式,但學生獲得的很多知識仍是零散的。通過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鏈條,逐步構建知識網絡。當需要提取相關知識時,學生就會先回憶起它所在的知識網絡,進而從知識網絡中提取所需知識及其相串聯的知識鏈條。例如:學生需要輸出與animal相關的信息,學生在 animal 思維導圖中提取的信息不僅包括動物種類,還包含與動物相關的顏色、外貌特征,數量等信息。
(2)利用思維導圖來學習反義詞、形近詞。我們將英語里面的反義詞和形近詞進行歸類,對學生的學習有輔助作用。我們將big和small, tall和short, fat和thin, long和short等單詞構建思維導圖(見圖1),將lake, cake, make, bake, take, snake等單詞構建一個辨別形近詞的圖形(見圖2)。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和辨別,學生將會能夠快速地掌握這些類型的單詞。
2.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托尼·巴贊認為,思維導圖需要制圖者主動尋找關鍵詞和主旨,如此可以極大地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呈現思維導圖核心部分,介紹全文大意,幫助學生整體理解文章。然后,根據語篇主干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分部分、分層次閱讀,尋找關鍵詞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交流。然后,教師呈現思維導圖中的問題答案的關鍵詞,幫助學生梳理語篇結構。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提示復述語篇。
3.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調動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遣詞造句,篇章構思。因此,可適當運用思維導圖,巧妙啟發與指導。思維導圖可以調動學生頭腦中與之相關的知識,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將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提高創造力與組織力,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完善學生思維過程,使其能更好的完成寫作任務。具體應用如下: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寫一篇名為Seasons的文章。教師可以圍繞季節的種類、特征、活動、象征物等幾方面,制定作文提綱,板書關鍵詞。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嘗試描述四季。
四、結束語
實踐表明,思維導圖可以把新知識和儲存在自己記憶中的舊知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框架,這樣就很容易的理解了學習的內容。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分析和整理能力以及記憶和復述能力都有顯著幫助,在發展學生思維的同時切實提高了課堂實效。
目前,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尚不普遍,也有許多困難,但若能堅持實踐和研究,不斷改進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