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梅
【關鍵詞】家校溝通;教育合力;教育規律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66-0061-01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需要相輔相成,加強它們之間的溝通互動尤為重要。多年來,江蘇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學一直秉承著陶行知教育思想,打破學校與外界的隔閡,有效整合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資源,在家校聯系上進行大膽嘗試。
繪“家庭走訪地圖” 拉近家校距離
一張喜報,一輛自行車,下班后,徐州市“家長心目中的十佳老師”王海玲又開始走訪學生家庭了。
王老師這次要走訪的這個學生,曾經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經常完不成。后來通過和家長交流,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后,王老師經常送他課外書,生活上十分照顧他?,F在孩子變化很大,因此,王老師在事先沒通知學生的情況下,給孩子送喜報去。
像這樣的家訪,王海玲已堅持了好多年,并精心設計了“家庭走訪地圖”。王老師根據學生住址,劃分出不同的區域,繪制出家訪地圖。每次家訪,王教師提前選定一個片區,設計的路線可以走訪幾個家庭,提高家訪效率。有了這張家訪地圖,王老師的足跡走遍了班上每一位孩子的家庭,孩子們高興,家長們也深受感動,把她當成了無話不談的傾訴對象。
在王海玲老師的影響下,學校的每位教師都有了自己的家訪地圖。同時,學校向每位學生家長發放了“家校聯系簿”,家長針對家訪情況認真填寫反饋意見,對教師提出建議,對孩子肯定成績、提出希望,對自己總結收獲。一張小小的“家庭走訪地圖”,把陽光般的師愛灑向每個家庭,形成了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
家訪作為一種教育行為,是實行關心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手段。為了讓這種傳統的家校溝通真正落到實處,煥發新的生機,解放路小學積極推行“百名教師訪千家,家校攜手育新人”活動,要求所有任課教師定期對所教學生進行逐一家訪。針對教師課時多、時間緊的實際情況,學校將每周教師業務自學時間定為教師家訪時間,打破了教師家訪總是占用休息時間的傳統觀點,使得教師不是“擠時間”去訪,而是“有時間”去訪。
繪“家?;拥貓D” 展示開放教育
孩子在學校都經歷了什么,家長不知道,但又非常想了解。作為活躍在教育一線的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家長了解學校,了解孩子的校園生活并主動參與進來。為此,解放路小學采取自愿和推選相結合的方式,成立班級、年級、校級“三級”家長委員會,定期審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不斷完善學??茖W民主決策和評價機制。學校每季度向家長下發學?;顒右挥[表,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在表格中勾選自己想參加的學校活動。學校統籌安排,提前通知邀請家長參加活動,打破了只有在“家長開放日”家長才能到校與學生、教師一起參加活動的傳統。
繪“家長網絡地圖” 搭建交流平臺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解放路小學的教師們與時俱進,繪制出家長網絡聯系圖,與家長真誠溝通,將工作做細做實,保證家校交流更便捷、更快速、更全面。
學校在網站上專門設立了家長學校的版塊,及時進行校務公開,增設家教講壇欄目,將最新的教育資訊、最權威的專家觀點上傳到網站上,供家長閱讀;開設網上校長信箱,讓家長把意見建議可以及時傳達到學校,真正做到傾聽家長心聲,了解家長需求,做好家長服務。
“家長地圖”的繪制,開辟了教師與各個家庭之間交流的空間,增進了家校的有效溝通。學校工作得到了家長們的充分理解與支持,化解了家校之間的矛盾。
(作者系江蘇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