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燕
摘要:小學數學課程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入門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需要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探尋更有效的方法,來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下面我將以小學二年級數學中乘法的教學為例,談談我個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乘法教學;方法策略
小學數學課程作為學生接觸數學的開始,對學生以后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必須打下一個堅實而穩定的基礎,才能更好的為將來的學習鋪路。乘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一定要重視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加強練習等方式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一、用新穎有趣的方法導入課堂
一個好的課堂導入是高效課堂的開始,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課堂的吸引力與趣味性。這就需要教師注重起課堂導入環節,采取新穎有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為創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故事導入、問題導入、生活化導入、多媒體導入等都是幾種常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乘法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問題導入法。首先,我向同學們描述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情景:一次元旦晚會上,老師決定給同學們分發彩色氣球,每名同學只能分到2個。然后根據情境提出了幾個問題:如果僅給3位同學發,老師需要準備多少個氣球?如果給6個人發,老師又要準備多少呢?如果班級中一共有50人,老師決定每人都給發氣球,假設一個氣球0.5元,老師買氣球需要花多少錢呢?剛開始同學們還能通過以前學習的加法運算算出結果,可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多,同學們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同學都放棄了計算。我趁機對他們說,如果學習了這節課的內容,你們很容易就可以解決這道問題,這樣一來我不僅導入了新課的內容,更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二、課本知識的講解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師生互動的中心環節和基本組織形式。數學是一門復雜抽象的學科,絕大部分的知識都需要靠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因此在課堂講解的環節,教師要尤其注重講解的質量,在課堂導入完畢后,出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明確重點和難點,最后再開始課堂內容的講解。首先要明白乘法的意義:乘法是求幾個加數的和的一種簡便運算,例如4+4+4+4+4可以寫成4×5,意為5個4相加;2+2+2+2+2+2+2+2可以寫成2×8,意為8個2相加;接下來要讓學生掌握乘法的性質及運算法則,主要性質有:1、乘法交換律:兩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即a×b=b×a,例如4×5=5×4=20、6×3=3×6=18;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即(a×b)×c= a×(b×c),例如(2×3)×4=2×(3×4)=24,(5×3)×7=5×(3×7)=105;3、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即(a+b)×c=a×c+b×c,例如(3+2)×5=3×5+2×5=25,(4+2)×6=4×6+2×6=36.在此基礎之上,然后一步一步的教授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讓學生掌握乘法豎式的寫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三、采用新穎有趣的方式進行練習
好玩好動、好奇心重是每個兒童的天性,也是促使他們進行探索與研究的不竭動力。教師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發現數學的趣味性,尤其是在設計練習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這一點,從新的形式、題型出發,避免呆板、單調、重復的練習形式,也可以適當的通過游戲進行教學,如開展知識競賽、模擬表演、猜謎語等等。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營造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還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乘法的教學中,學生將乘法口訣熟記于心才是關鍵,我們不僅要讓同學們課下下功夫背誦,還要在課堂上加以練習,例如在一節數學課上,我將全班同學分成了幾個小組,組織了一個搶答比賽:4×5= ? 6×7= ? 2×9= ? 4×3=?……這樣同學們都激烈的參與,并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最后,我給得分高的小組進行了表彰和獎勵,圓滿且高效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重視起師生間的互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被當作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人,因此我們要改變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我們可以用來開展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只有哪些知識點沒有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反映情況將沒弄懂的地方重新講解一下;或者讓學生講講自己感覺困難的地方,再強化一下練習;也可以讓學生針對課堂知識談談自己的心得與體會,甚至可以給老師提提意見。這樣互動能夠有效增強師生間的交流,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
數學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幾乎貫穿一個人整個的學習生涯。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起課堂的教學,爭取打造高效的課堂,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永華.《探索新公式》 ,學術期刊 ,2016年12期
【2】陳金飛.《“乘法分配律”模型的建構》 ,學術期刊 ,2015年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