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賢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前進,數學教育要求也隨之提高,在新課改深入細化下,對小學數學教學開展策略研究成為研究重點。本文主要就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新課改
怎樣才可以更好的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是我們應當注重的問題。而目前針對存在的不足嚴格遵循新課改要求,結合班級成員的特點,運用科學的辦法來解決。
一、 新課改的意義
當前,盡管我們的教育總是在提倡改革,方針是好的,但是落實到位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也更加少不了努力。教師的觀念仍然比較保守,不能夠做到以班里學生為主,尊重他們,結合其特點來開展課堂的活動,使得雙方交流受到阻礙,不利于數學質量的提升。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本身孩子的思維較活躍,好奇心重,但是缺乏邏輯,就必須要有老師的引導,才能很好地提升其探索能力。一定要給學生主動發言的權利,在課堂上絕對不可以只有教師的聲音。這樣會嚴重的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積極性降低,思維能力也大幅下降。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過去我們的教育是“學生適應教育”,現在,教育必須將眼光投在學生身上,這樣才可以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絕對不能依賴傳統的“一人講”模式,只會將學生的興致扼殺,埋下陰影。小學數學在小學階段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它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刻苦、努力、鉆研的學習精神,還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其數學學習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評判的標準就是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還有就是思維的創新能力等。關愛從教育做起,搞好啟蒙教育工作是我們每位小學教師的職責。
二、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
(一) 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是單向強力灌輸,學生很少有自己的發言權利,這就導致他們無法表達出內心的感受,能動性降低,可以發現,在每次課堂教學開始,就靜靜地等待著老師過來傳授知識這已成為常事,如果老師不來就意味著課堂上可以休息,或者干其他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自主的學習情況較少。學生也逐漸的習慣并且麻木于這種行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處于一種不利的地位,阻礙了學生的正常發展。知識體系能夠得到建構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穩定有效的知識結構,學習的目的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明確。
豐富的想象可以帶給我們知識的拓展,從而促進思維的靈活。尤其是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非常需要教師去培養他們這方面的能力,因為其本身的感性思維比較活躍,稍加引導,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時,兒童對于圖畫有較多的興趣,所以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課本中的圖畫資料,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將圖畫知識和學習進行有機結合,促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問題探究意識,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充滿無限的趣味。由于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所采取的方法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在具體情境中,會產生大量的設想,進而提出獨到的見解。知識體系能夠得到建構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穩定有效的知識結構,學習的目的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明確。如:學生研究信息。思考:團體票一共需要多少錢?(就是不分大小統一的價錢,每人15元,有6個人)那么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第二種一共需要多少錢?求這一問題還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接著各自獨立思考,提出解題設想。
(二) 創造性地開展情景教學
任何人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孩子們由于年齡較小,掌握的知識較少,所以數學教師應該為他們創造一種數學情境來將他們帶入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實際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為例,將他們的學習好奇心調動起來,同時也可以間接的向他們反映出數學教學和實際中的一些聯系。例如,講到乘法這一塊時,先讓他們報十幾個相同的數字來進行數字的和的運算,老師來和他們比賽運算速度,每次老師的運算速度都要比他們快好多,他們自然十分好奇也十分想學習到老師的運算方式。而且,隨著多媒體的應用,教師在教學里也顯得格外的方便,例如可以將一個有著三角形輪子的自行車的圖片放到課堂中,而后讓同學們進行觀察點評。有些孩子覺得好看,但大部分孩子都覺得不實用。那么如果三角形不實用的話,橢圓形呢?然后再給他們看,去思考這樣好嗎,或者借助多媒體播放動態,讓其能夠直觀的感受,原來該形狀的自行車行走起來是顛簸的。直到最后老師展示輪子是圓形的自行車時,學生才覺得熟悉、實用。
(三) 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這是學生展開學習的主要支撐,同時也是保證學習效率的前提所在。如果教師對此關注不足,則會導致部分學生對數學產生出厭煩之感,從而不愿意認真的學習。我們要明確的指導,這影響的不光是數學,而且小學生由于年紀原因,缺乏足夠的思考,更會將這樣的情緒帶到其他學科,影響非常嚴重。這就要求廣大數學教師必須要對興趣激發予以特別關注,在此過程當中,學生就會對相關的知識展開高效的學習,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證。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總是讓學生做“拍手游戲——數的組成兒歌”。每教完一個數的組成以后,我就說:“現在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做拍手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說做游戲,興趣就來了。我教了拍手游戲的方法后,他們很快就進入角色,師生一同做起了拍手游戲。教師:“我拍1”,學生:“我拍9”,師生合:“1和9組成10”;“我拍2”,“我拍8”,“2和8組成10”……一直拍到“9和1組成10”為止。游戲時可以兩人對拍,組與組對拍,學生興致勃勃,朗朗上口,節奏感很強,效果極佳。
(四)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期間,在擁有了扎實的基礎之后,就是探索拓展階段,為了給中學以及更高階段的數學做鋪墊,必須要有創新。而前提就是要增強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的訓練,這是根本,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生活著手,將教材的內容與孩子可以接觸到的事物相結合,這樣有效的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并且在老師的再三引導和培育下,通過不斷的鍛煉,充分活躍他們的思維與意識,這樣就可以保證在今后的學習上減少錯誤,增加更多常識性的知識。比如,在學習圓錐的時候,學生對于這樣一個全新的立體圖形缺乏想象力,對這樣的立體圖形的面積算法也不是很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圖形分解”的游戲,將一些紙質的圓錐分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給圓錐“做手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分解,發現原來圓錐就是由一個扇形和一個圓形組成的,并且發現圓形的周長正好是扇形弧長,將扇形卷起來粘好放在圓形上就將圓錐還原了,學生在動手分解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以前不理解的地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題目進行理解。
(五) 創設和諧氛圍
在上課的時候適當的做一些有趣的事情然后營造現場感,鼓勵學生講真話,將他們想法表達出來。如我在教學“分類”這課時,準備了許多類型的紙片,涂上不同的顏色,讓學生合作來對它們進行分類。有的學生胡亂來做,可是有的細心的學生會把同樣的顏色歸在一起,也有的是以形狀為主來做出分類等。這樣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老師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孩子們的思維模式以及對事物的感知,并且做出合理的引導,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養成了自己去問為什么的習慣,讓其對數學的態度變為愛學、樂學、想學。通過有效的教學,學生對于相關的概念、原理等就會展開自主的表述,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其理解自然就會更加深刻。若想使得教學可以有序進行,教師要對課程內容予以精心設置,確保其能夠將相關的知識呈現出來,并為學生所接受,這是教學效率保證的基礎所在,必須要予以切實的關注。
(六) 注重賞識教育,提高教學效率
賞識教育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方法,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具體的行為來表現出對學生的關愛,讓學生能夠對教師有親近的意愿,并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其次,教師要確保教學能夠真正做到面對全體,切不可只是關注成績優異的那部分學生,對其他學生則是不管不顧。如果學生一時之間難以完成任務,教師也不可表現出煩躁,甚至憤怒的情緒,而要和學生一起去尋找根源,使得自主學習的成效能夠真正體現出來。
三、 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許多學校開始教學方式的創新,對于數學而言,抽象性是其最大的特點。雖說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只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然而學生因為抽象思維不夠成熟,其學習時所要面對的壓力仍舊很大。若想使得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夠真正形成起來,則必須重視創新,利用適宜的方法,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松.解析新課改下如何實施小學數學教學[J].快樂閱讀旬刊,2013,(13):111.
[2]周春玲.新課改中的小學數學教學[J].成功:教育,2013,(8):232.
[3]劉彩鳳.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青年時代,2016,(11):208.
[4]邵華兵.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文摘版,2016,(8):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