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琉
摘要:“導學互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導”和學生的“學”,這里的導有引導和教導兩層意思,學則指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導學互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既可以增加初中數學的教學樂趣,也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得老師更好的掌握課堂教學中的節奏從而改善學習的效率問題。本文以華師大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中的相關函數題為例,講解如何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導學互動,從而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導學互動;初中數學;趣味教學;新型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改的火熱進行,教師們逐漸改變了以往的教條式教學,從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轉為“導學互動”的授課方式。因為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中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相反,學生才是課堂的中心,教師在課堂節奏中的作用以引導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動手能力為主。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不同,更強的邏輯性和思維實際構圖要求使得數學成為初中較難的科目之一。而導學互動模式則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使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數學科目。本文以初中數學書中部分“函數題”為例,分析導學互動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希望對廣大初中數學教學者有啟發意義。
一、 推廣“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意義
導學互動中,“導”特指引導,意思是加強教師和學生互動的環節。教師通過游戲,特殊教學方式使得課堂的信息傳遞變成雙向的信息流,從而使學生參與課堂成為教學的主體,以學生和學生,老師和學生為小組互動。
以信息論為參考,導學互動的信息傳遞模式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老師信息引導下學生的自學,第二階段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結成小組進行信息互動,第三階段是教師參與的信息歸納,第四階段通過練習和題目提供信息反饋。
在“導學互動”的課堂中,要求教師宏觀掌控課堂節奏,然后通過學生小組互動討論增加知識的發散性,引導課堂氣氛達成課程目標。
二、 “導學互動”在初中數學中的具體應用
學生對導綱的自學可以作為常規預習的一部分,構建自己的課程體系。而教師在設計擬定引導綱領的時候需要因材施教,根據班級水平的不同而擬定不同層次的導綱,對每一章節課程的難易程度做一個梯度的介入,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注意難題的記錄和提問。
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本文以華師大版初中數學函數問題為例,教師在設計這一章節導綱時可以嘗試用積分獎勵為目的為學生分組練習,介入函數的坐標系圖像,函數在應用題中的一般表示方法,函數在章節中的概念等等。在進入正式課業之前先讓學生有一個起碼的結構,先分組自學,用積分獎勵推動預習和復習節奏,最后進行教師階段性的指導。帶著課程的問題去聽課會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同時對學生的思維集中也有一定意義。
與此同時,需要點明,“導學互動”中并不是指課堂的授課不重要,相反課堂的授課依然很重要,依舊是老師傳授知識的核心階段。只是,在學生導綱自學的情況下,課堂的教學可以更多的將精力轉移到輔助教學,補充教學,總結教學,答疑教學等方面。以學生為主,以答疑解惑,釋題為主的教學課堂會更有目標性。自然,學生的分組也要體現出團結合作的理念,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分組進行引導,比如在函數這一章節,“手動繪畫函數圖像與函數圖像的語言解釋”是一個難點,可以有意識的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依據小組的形式積分搶答,但要記得不要過早的提供標準答案,而是讓迷惑的學生小組內或小組間討論出答案。這樣既可以提升課堂聽課的注意力也提升了學生對于函數這一章節疑點難點的記憶。
信息的歸納是“導學互動”環節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在函數內容結束之后,一次函數的知識點繁多可能對學生的理解產生交叉記憶,教師可以借用導綱并回顧課堂內容,對學生這一課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并梳理。一個完整知識體系的建立是需要反復復習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函數每一章節的知識進行闡述和表達,用學生授課的形式將知識講出來。“什么是函數的圖像”“什么是函數的定律”“函數問題在應用題中應當怎么解釋?”當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了對函數的理解,往往也意味著他們真正懂得了這一階段的知識。
此外,對于小組的回答需要及時進行口頭表揚和積分獎勵,在課堂的授課中注意學生和學生,老師和學生的信息互動,掌控課堂的節奏。
信息的反饋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最后一個環節,通過練習和習題的鍛煉掌握學生的真正掌握程度。題目的考察性需要定格在區分度和難易適中。以華師大初中數學為例:一輛汽車在公路行駛,開始時油箱共有50升汽油,之后每公里耗油4升,求余油(x)和路程(y)的函數曲線與函數關系式。題目既提到了函數的概念也運用了實際的應用,同時對隱藏陷阱——取值范圍也有要求,這就需要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層次區分度較為容易。
三、 導學互動的一些注意事項
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很多學生會生起逆反心理,對任務不屑一顧,對老師引導當做耳旁風。這就需要老師設計課程時的多樣化教學,利用視頻,音樂,故事段子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控制教學節奏。
對于合作環節,也要注意學生的思維不能太發散,如果將課堂的講解精力全部放到紀律管理上反而會適得其反。教師的總結和介入要恰到好處,學生迷茫時引導,錯誤時糾正,接近時鼓勵,放棄時拉一把,始終保持課堂活躍度,是“導學互動”中最重要的節奏。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的小組模式教學,課堂主體轉變教學有著較大的突破,需要時刻保持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互動。“導”是引導,“學”是自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開學生思維界限,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善調整,靈活的達到教學目標,這才是新課改后“導學互動”模式下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宿宗顯.淅川縣初中數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河南大學,2014.
[2]曹文營.試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跑[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0):111-112.
[3]李愛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D].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