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
摘要:分層教學的含義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獨特的個性特征對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通過分層次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分層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夠構建知識體系,從而進一步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隨著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廣,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的現實需求,因此開展行之有效的新教學理念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學生的需求。由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同,對體育教學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也就不同,因此,教師應該采用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具有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有效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和運動技能。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體育;運用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先天素質、后天生活環境和接受的教育不同,在能力上也有明顯的個別差異,這是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在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個性差異”,因為他們的知識面有寬有窄,知識水平有高有低,學習能力有強有弱,對于同樣的知識,不同學生之間掌握的情況是不同的。在體育課中這種現象是常見的,有的學生性格活潑好動,運動能力天生就很強,教師講解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很快就會被接受;但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在進行體育訓練時肢體顯得不協調,好像天生就沒有運動細胞,這類學生常常是教師容易忽視的對象。作為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分層教學,明確分層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及應用,促進學生得到真正的體育鍛煉。
一、 分層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
1. 學生分層
學生分層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不同層次,再在各層次中選擇符合該層次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將學生分層次并不意味著將學生按等級區別對待,而是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按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進行劃分。
教師將體育運動能力強、活潑好動的學生分為高層次學生,將運動能力一般、較活潑的學生分為中層次學生,將運動能力差、肢體協調能力差的學生分為低層次學生,并將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按1∶2∶1的比例分成8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2. 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也不相同。高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當然就高,層次降低,教學目標也隨之降低。
3. 教學內容分層
高中體育相對于初中體育而言對同學們要求更高,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還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教學內容針對全體學生而言沒有明顯的分層。因此,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教材分層,舉一反三,適可而止,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
4. 課堂活動分層
課堂活動在體育課堂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體育課堂一般沒有課外作業,教師教學內容的講授和檢驗一般都在課堂上完成。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是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難度的活動供學生完成。高層次學生難度大,中層次學生難度適中,低層次學生難度較小,讓每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都能收獲知識和技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二、 分層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1. 以學生差異為基礎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按學生性別進行分組,忽視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體育基礎等差異,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能力、接受程度各有所不同,在體育教學中,只有以學生差異為基礎實施分層教學,才能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對體育知識的融會貫通。
以學生差異為基礎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要將活動小組隨著教材的變化而變化,一個學生在不同的課堂活動中可能會被分在不同的小組。分組依據可以是學生身體素質狀況、運動習性狀況,也可以是各自性格愛好、運動興趣等。通過有依據的分組,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有效的知識,更加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比如,在技術性較強的籃球課上,教師對學生進行運球訓練時,讓高層次學生,在掌握住基礎之后,可以適當地增加難度,例如轉球,帶球跑等有一定技術的動作,促使這類學生能夠在把握基礎原則上,提高技術水平,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潛在運動力;對低層次學生,教師設計簡單的運球,連貫拍球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2. 教學方法靈活多變
在分層教學中,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選擇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通過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進而積極鍛煉身體,體驗運動的樂趣。例如,長跑是體育教學中最枯燥無聊的教學項目,學生在跑步過程中會感到非常疲倦勞累,因此很多同學都不愿意參加這個體育項目。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越野跑,設計長跑趣味接力賽,以此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對長跑產生參與的主動性,就能夠促使長跑運動項目教學有效開展,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符合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
3. 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
有的教學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評價標準單一,沒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極大挫傷了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有些學生體能條件突出,因此在運動課上表現比較優異;而有些學生天生身體條件較差,運動能力較差,但是仍然很努力;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鼓勵優異的學生繼續努力,不驕傲不吹噓;對于相對表現較差的學生,肯定其努力的部分,鼓勵其積極鍛煉,尊重學生運動現狀。教師要采取層次的評價,不把優異的學生過分地與成績稍差的學生相比較,幫助學生樹立運動信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鍛煉。
三、 結語
分層教學目的就是把學生放置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更加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的不同,進行合理地劃分,從而實現高效體育教學,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林勇.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
[2]秦華彪.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