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標
摘 要:預習是聽好課的入場券,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之一。因此提高學生課前預習有效性相當必要。為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總結出幾點可行的做法:一、 強化學生課前預習意識,重視思想灌輸;二、 布置預習任務要具體化,杜絕輕描淡寫;三、 精心設計預習題,把課前預習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四、 及時檢查,使課前預習真正有效。
關鍵詞:預習,提升,思品,高效
“習”就是課前預習,是指在教師正式授課之前,學生自己先獨立地學習新課內容,了解將要學習的課文梗概和主要內容,課前預習過程就是自學的過程,是憑自己已有的綜合能力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獨立理解、識記知識的過程。學生思品課前預習做得好,可以讓學生較好地跟著教師授課的思路,積極參與思品教學的各個環節,掌握學習的內容,提高聽課的效果,促成一節高效的思品課。但是,從我們初中思品課目前的教學實際來看,課前預習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存在很多的問題:部分老師基于“不給學生增加負擔”的想法直接就不布置預習作業;部分老師倒是布置了預習作業卻又不注重檢查,使得學生的課前預習大多流于形式,或采用“臨陣磨刀”式預習,導致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低,以致課前預習跟課前不預習差別不大,課前預習成為有效教學缺失的環節。那么怎么改善這樣一種教學失衡的現狀,我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采取了一些提高課前預習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一、 強化學生課前預習意識,重視思想灌輸
作為一線教師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問學生預習作業做完沒有,得到的答案是“做完了!”可真正的事實是,這些學生壓根兒沒有預習相應的課文,也不打算進行預習,且認為教師難以檢查自己是否預習,教師布置的課前預習任務形同虛設。可見,在很多學生的眼中,預習并不重要,根本就沒有課前預習的意識,很多學生對待課前預習馬虎了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歸根結底是教師對學生課前預習意識的培養不夠。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向學生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加強課前預習意識的灌輸。只有讓學生從內心意識到課前預習是一種很好也很輕松的學習方法,提前預習課文,在教師沒有講解的情況下了解課文內容,掌握學習的難易程度,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極大地提高課堂聽課和學習的效率,學生才會主動完成課前預習,從而提高課前預習的實效性。
二、 布置預習任務要具體化,杜絕輕描淡寫
在教學中,課前預習往往流于形式——“下課后把下節課的內容預習一下”“請預習第×課”“預習××,完成××”一句話,預習任務輕描淡寫,對于“怎么預習”、“預習什么”,要求預習到何種程度,學生是不明確的,致使部分學生認為預習并不重要,不把預習當回事也就不會落實到行動中。如此,課前預習的實效性無從談起。
為了引導學生學會預習,重視預習,使課前預習有實效,我認真鉆研教材以及基于對學生學情的了解,編寫出適合學生學習的預習學案,可以每課設計幾道預習問題讓學生完成,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呈現。如這樣布置“根據第×課的預習學案預習課文,并完成”“預習課文第×課,完成預習學案第×題”肯定要比“請預習第×課”具體得多,針對性更強。布置預習任務具體化,能讓學生課前預習有目的,學會找方法,讓課前預習成為常規動作,使之預習做到有的放矢,如此使課前預習的實效性凸顯出來。
三、 精心設計預習題,把課前預習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
為了使布置預習任務能夠具體化,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使學生把課前預習落實到行動中,我們必須精心設計預習題。以我設計的《維護消費者權益》預習問題為例加以說明:
[A層預習]1. 誰是消費者?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基本法律是什么?
2. 消費者有哪些基本權利?
3. 當消費者權益被侵犯時可以采取哪些途徑維權?
[B層預習]1. 消費者在消費時要注意些什么?
2. 在消費領域里有哪些人?為構建和諧的消費環境他們各自承擔什么責任?
如何精心設計預習題呢?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實際學習能力,設計的預習題題量不宜過多太難。學生每天除了上課,還要完成各種各樣的作業及復習,所以留給完成課前預習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每個學生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預習題時必須充分把握“量”“難度”的問題,盡可能分層次設計不同的預習題。第二,教師要認真鉆研新課標和教材,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設計課前預習題。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教材是教學的依托,離開他們設計出的課前預習題勢必有效性大打折扣。
第三,教師要在認真研究和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設計課前預習題,而有時候設計的預習題也要敢于向學生的能力進行挑戰,適當設計一些靈活性較強的題目。
第四,設計好的課前預習題,要留有足夠的空間給學生書寫預習答案,最好印刷出來,及時發給學生,每人一份。這可以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同時又為后續的評價與檢查提供條件。
四、 及時檢查反饋,使課前預習真正有實效
要想讓預習真正有實效,檢查環節的落實尤其重要。大家都知道,學生自覺性、約束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時檢測,教師就無法把握學生預習的情況,學生也會趁機偷懶。預習好的學生因為缺乏檢查,得不到教師的認可,就會缺乏預習熱情,而缺乏主動預習的學生情況就會更糟。所以,及時檢查學生完成課前預習題的情況非常必要。
檢查的方式方法可以多樣化。有時可以把學生的可以預習學案收上來檢查,寫批閱意見。有時可結合課前預習與課堂學習的契合點對學生進行提問,或板演知識體系等方式抽查學生。有時可以讓學生互相檢查。這些方式方法,能幫助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讓學生不敢馬虎應付課前預習,從而督促學生保證課前預習的效果,又為教師找準授課點。
“習”以為常,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提高課前預習的實效性,從而聽好每一節課,是教師的責任。我相信,只要我們指導得法,認真設計課前預習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行為,就可以提升我們思品課教學的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