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慶
摘 要: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在數學教學的要求中,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是要讓學生“會學”,而這一種“會學”則是思維能力的體現,而小學數學在培養小學生思維方面起著獨到的作用,其教學目的就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等,注重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當前的數學學習,更能夠為以后的發展,為未來的生活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所以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圍繞“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在小學數學能力中,思維能力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邏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并不是同一性質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積極深入的思考,對問題有更為全面的看待,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讓數學學習變為思考的過程。
一、 針對年齡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濃重,對于新鮮有趣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傳統課堂不注重這種心理特征的引導,反而壓制學生的天性,強迫學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課堂上面,這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教師必須明確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索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創造思維的內部動力,當這種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欲時就會產生積極地思維,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觀察力不集中,情緒化嚴重,針對這些特點,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要堅持持久性,通過生動的教學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知識的興趣。比如在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時,教師如果只是一味的在黑板上畫出相對應的圖形,和同學們講解該圖形的特征,那么這堂課只是教師在一味的向同學們傳授知識,學生被動的接收而已,甚至有的學生在失去學習興趣的同時拒絕接收教師所傳達的信息,更談不上思考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鳥巢的圖片,當學生嘆為觀止的時候,教師詢問學生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么壯觀的建筑是如何建造的?接著再接著進行鳥巢的結構分解,把鳥巢中的圖形展示出來,再和學生們講解圖形的特點,并且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個地方要運用這一種形狀,這樣學生學習時,能夠保持比較濃厚的興趣,學習熱情高漲,在根據圖形的特點進行思考時,也做到了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二、 問題引發思考,營造良好環境
思考都是由問題所引發的,一個有效的問題才能夠引發出有效的思維,數學知識從本質上來看就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思維活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問題的有效引出,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在講課時,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表見解的機會,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能夠快速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教會學生怎樣思考,如何思考,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先要明確問題的性質,抓住關鍵所在,然后進行有根據的、嚴密的、合乎邏輯的推理、判斷,客服盲目的嘗試和猜測。問題的有效引出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首先,設置情境,引發懸念,讓學生主動思考,探求答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的一切活動都受興趣的支配,他們只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主動的探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思維能力才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學生的主動思維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媒介,教師可以適當的給出一些問題,并且給出有漏洞或者錯誤的解題思路,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積極的調動所學習到的知識,并且正確的運用知識,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找漏洞的同時完善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批判性的科學精神,對于事物有自己的觀點,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比如9個站成一排,某一位學生既不站在排頭也不站在排尾,有多少種排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所想出來的方法進行思考,有的學生開始用草稿紙進行計算,而有的學生則開始組成9人小組進行實驗,討論完畢之后,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并且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環境對人的學習有很重要的影響,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環境,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壓抑感,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高高興興地學習知識,而且為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提供了場所。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肯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 精心設計練習,發展思維能力
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的鞏固消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綜合問題的能力,所以練習題的訓練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不能夠只停留在一個水平的練習題的訓練上,從最基本的練習開始,再步步加深。教材是訓練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能引起學生去思考,所以在練習中要給學生創造靈活解題的情境,交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向,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方面、多角度的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小結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滲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進行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思考,用有效的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完善學生的思維,精心設計練習,順應學生的發展規律,讓學生健康成長, 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讓學生廣泛、充分的參與進課堂學習,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青青.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05).
[2] 胡瑞.淺談探究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