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超月
【摘要】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來提高教學成績的做法是必要的.一是應誘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二是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意趣;三是適時進行學生數學學習的挫折教育.
【關鍵詞】高中數學;非智力因素;做法
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在同樣的學習環境、同樣的學習時間以及同樣的教師引導幫助下,高中生的數學成績仍會有較大的兩極分化現象.這其中固然有智力因素的影響,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每名學生個體學習中所起到的作用卻是巨大的.因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必須加強對其非智力因素的關注和培養,并充分發揮其作用.
一、適時誘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因.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導、激發、培養學生正確、持久的學習動機,在學生內心深處點燃求知的火花,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自己的愿望,才能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促進學生數學學習.如現代每名學生都開始關注日后就業與成才,就應以成才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數學是科學的皇后,無論日后想在哪一方面,做出成就,都離不開高中數學奠基;即便學生沒有這樣的理想,也要引導學生明白,僅僅是日常生活也離不開高中數學的支撐,如在“二胎”政策背景下,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在已經生了一個白化色盲的男孩后,還要不要再生二胎?如果生,還會再生出一個白化色盲的男孩嗎?概率幾何?是大還是小?這就會用到高中數學教材上概率統計的相關內容.
考慮到學習動機有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之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從以下幾方面具體進行:一是用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動機.情境創設主要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認知停靠點,讓學生產生“我的生活中有(這一點學習內容)”,進而產生學習的需要,從而產生“我需要了解它、學習它”的動機;二是為學生的學習設置適當的目標.有了目標,努力拼搏去實現它,學生才會真正投入自己的學習中,其前提是教師要引導學生認可、接受并將目標內化為個人需求,是“我要這樣做”而不是“老師要我這樣”;三是目標實現后要給予學生適當獎勵.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獎勵,都會給予學生一定的成就感,進而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四是在合作與競爭中學習.生生之間在競爭中進行合作以及在合作中進行競爭,都會促進班級學生整體最終的“雙贏”或“多贏”的和諧局面.
二、深化學生數學學習的意趣
學生對學習對象感興趣,當然是一件好事,但興趣多停留在對學習對象的較淺層面的直觀認知上,不足以支撐學生長時間的艱苦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深化對學習對象的認識建立對學習對象的更深層次的認知,亦即宋人程頤在《二程遺書》中所言,“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即“教人要見意趣”,也就是指向學習對象的志趣和情味.
做好這一點,教師一般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引導學生認識數學本身的美,如其簡潔性、協調性、對稱性、統一性、守恒性等.學生有了對美的感受就會產生對美的追求,也就會自覺投身數學學習.如,數學實驗,將圓紙筒斜割,其面會是橢圓;將圓紙筒展開,切口就會形成正弦曲線.以此在橢圓和正弦曲線間建立聯系,即會給人一種玄妙之美.更深層次的引導學生認識數學中蘊含的文化理想,如柏拉圖所言“幾何學可以將靈魂引向真理,并且創造出理性精神”.即便學生暫時無法領悟也沒關系,領悟需要過程和節點,終會引導學生走向積極學習的境界.二是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如在教學中抓住或重點或關鍵的內容,設計插入懸念、驚詫、疑慮、幽默、欣喜等因子,也會觸動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產生問題解決的需要或成就感,從而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固化在學習材料上,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如教學“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講述古印度國王有關的“棋盤上的麥粒”故事;教學“集合”時,講述希爾伯特提出的著名的“理發師悖論”;教授“無理數”時,講述發現了無理數的畢達哥拉斯的學生希巴斯被扔進大海的故事等,都會讓學生在或新奇或驚詫的感受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趣和魅力.
三、適當進行學生數學學習的挫折教育
很多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如,對數學概念和公式等的理解不清、數學應用能力較弱等.雖然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有多方面,如,教材的講解過少、課堂容量較大以及學生自身原因等,但在找到與學生個人的困難明確對應的原因并尋求到明確的解決方法解決問題之前,很多學生就因接受不了成績低落的打擊而喪失了信心.這與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的困難認知不足有關,也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不足有關.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從心理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中的困難,沒有誰的學習不會有困難,其區別只是困難的大小之差別而已,即便是所謂的學霸,也不會沒有困難.而面對困難,學生所需要做的是盡快找到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及其對策,向教師、向同學尋求幫助解決問題的良好途徑.更為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并付諸努力,奮起直追,持之以恒,金石可鏤.也就是用自身強大的學習意志力來戰勝困難.“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才是面對困難的應有態度.其二,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學法指導.良好的學法指導,會成為幫助學生戰勝學習困難的利器.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在某種意義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激發是更為重要的.因而,教學實踐中,教師從多方面潛移默化的利用非智力因素,能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熊華平.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探討[J].教育(文摘版),2016(7):119.
[2]陳慶越.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J].語數外學習:高中數學教學,201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