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猛
摘要:誠實是一切職業道德的根本,對于教師來說,教育學生誠實做人,教師必須先做出表率,學生是教師的影子,只有誠實的教師才有可能教出誠實的學生。高中數學高效學習是我們所有數學教師追求的目標,我認為數學高效課堂形成的根本是誠實,師生誠實的品質是一節課高效的根本。
關鍵詞:高中數學 高效課堂 誠實
高中數學高效學習是我們所有高中數學教師追求的目標,我們為了數學的高效學習探索出很多辦法,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交流活動,其中各種級別的公開展示課最受老師們關注,在聽課活動結束后,我不僅向各位授課教師學習經驗,而且我也思考高效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這樣上一節課是不是真的高效了?數學高效課堂的形成最根本的是什么?我認為數學高效課堂形成的根本是誠實,師生誠實的品質是一節課高效的根本。
一、誠實是數學教師的基本品質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關于誠實的名言警句很多,比如“一言九鼎”“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先人為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時刻提醒我們不忘自己來到世間最初的那顆的誠實之心。
誠實是一切職業道德的根本,對于教師來說,誠實至關重要。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才能資格為人師,才能更好地教育影響學生。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教師要讓他們知道誠實做人的重要性。而在誠實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卻對純潔的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我們無意識的一個行為或許就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不經意的一句謊言就會失掉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尊嚴……所以,教育學生誠實做人,教師必須先做出表率。學生是教師的影子,只有誠實的教師才有可能教出誠實的學生。
二、誠實備課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備課體現著教師的教育、教學的觀念,它是完成教學任務的線路圖,是對教學內容整體處理的詳細計劃。因此,充分且精心的備課可以疏通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材,學生與教材間的關系,為課堂的高效創造可能。在有的公開課中,教師為了追求“出彩”,在教學目標設置上額外添加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的內容;為了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在課的最后五分鐘自己說“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這體現了...使我們感受到了...”;為了體現數學與生活關系密切,教師生硬的添加生活問題......這樣的課真的高效嗎?學生走出教室時抱怨說:“一節課就學到了一個公式”。教師備課要遵循誠實的原則,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都不應過分的追求“出彩”,新課標要求我們的數學課要“強調本質”。所以,一節課有幾個知識點就設定幾個教學目標,減少不相關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落實所學知識,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落實是經過長期學習、鍛煉逐漸形成的,不是教師在課結尾時講給學生們形成的。
三、誠實學習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品質
新課標要求“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學生誠實的學習態度作保證,誠實學習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品質。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培養學生誠實的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從懂到會,其間必然會出現錯誤,學生在課堂練習或課外作業出現的錯誤不能讓學生放棄,不能自欺欺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某個學生出現的錯誤,很有可能是班級里一部分同學都有的錯誤,他們對于相關知識還沒有落實到位,所以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不能不懂裝懂,教師要鼓勵學生誠實的說出自己錯誤,說真話,這樣,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改正。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我會采取下面的方法:個別輔導、小組討論、集體講解,使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問題,誠實的說出問題,及時彌補不足,總結學習方法提高解題技巧。
四、誠實的學生活動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而有的教師膚淺地理解成是肢體和嘴的活動,信奉“無活動不好課”,什么問題都讓學生討論。比如,一節公開課中,教師剛導入了幾句話,就讓學生討論,而學生也立刻熱烈地討論起來。這樣的學生活動不僅是一種造假行為,而且會毀掉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的教育不僅是失敗的,而且是一種犯罪。學生活動重在思維活動,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時,可能教室里很安靜,但學生的思維已經動了,而且他們可能不只想到了一種思路。所以,教師設計的學生活動必須學生真的需要,真的能在學生中進行,學生真的能有收獲,只有學生誠實的參與活動才能促成高效課堂的行程。
綜上所述,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必須有一位誠實的教師,設計好一節誠實的課,學生們誠實的學習才能實現,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而不是表演,高效課堂始于于師生誠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孫名符,李涵.中日兩國高中數學新課程目標的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8,(05).
[3]王勤.高中數學教學“數學味”缺失與反思[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05).
(作者單位:昌都市第二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