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宗林
摘要:初中化學是一門與實驗聯系緊密的課程,教學中充滿各種化學實驗與概念,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基于此,筆者本文中研究教學現狀,并以此為出發點,提出完善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希望給諸位同行提供理論借鑒,并為推進初中化學教學水平進步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初中化學;興趣激發;措施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92-01
初中化學教學中興趣教學的運用,旨在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來保證教學質量。借鑒上述內容,同實際情況相結合,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為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開展做好鋪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化學興趣
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敝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為升學考試中對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測試不到而忽視實驗教學。
2.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
和諧氛圍的構建,是營造一個使學生不緊張且心情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被充分調動,激發其化學學習興趣。歸結起來,主要可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實現:
2.1 做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是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將產生沉淀、放出氣體、顏色變化等鮮明、新奇、生動的化學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在初中化學實際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實驗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并同具體實驗相結合,來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置,使學生在觀察、疑問的思維循環中達到學習興趣強化的目的。
2.2 通過學生實際操作,來強化其化學學習情趣。實驗是初中化學的基礎,在教學中占據的地位相當重要,是學生興趣培養和多種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親自動手的機會,使其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到化學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興趣。通過實際操作,學生體驗到了實驗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他們的求知欲被進一步激發,這時,教師就可因勢利導,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化學知識來探討新問題的解決,在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過程當中,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升華。
3.激發初中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措施
部分學生對化學課程失去興趣,原因在于抽象的理論與繁瑣的實驗消磨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需要針對性的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
3.1 聯系生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初中化學教學區別于其他課程,它是一門來自于生活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民間諺語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彩;教學中可以通過模型表達事物最主要特征及功能,通過簡化原型各種復雜結構及功能,如此下來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化學現象形式多變,比如水在不同時刻其形態特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區別。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實驗現象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培養化學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
3.2 創新教學,引入情景化教學法。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成績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師應該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通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將學生引入到我要學的良好循環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夠獲得發展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進而獲得能力上的提升。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引入情景化教學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該方法主要營造與教學內容相似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氧氣性質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實驗營造相應氛圍。實現準備好兩個封閉的燒杯,都放入一根蠟燭,同時點燃后封閉燒杯口,觀察蠟燭燃燒情況。其中一個燒杯通入氧氣,另一個燒杯不做處理,再次觀察火焰顏色。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明白氧氣本身不燃燒,但卻有助燃性能。情景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甚至可以在課堂中引入音樂,讓學生在優美音樂聲中學到知識;情景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想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學生不但可以聽教師講解,還可以利用情景充分發揮想象力,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3.3 做好互動,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在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時,教師的問題應該具備針對性,不能進行隨意提問。也就是教師設置問題的基礎應該是實際教學內容,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這些問題是否合理、實用以及創新。實際授課中教師應該提前對下堂課講解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將其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歸納;在課堂上,教師根據這些重難點問題進行提問,通常情況下一堂課需要7個左右的問題,如此才能保證對學生正確引導。教師在設置可養問題的時候,需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簡單問題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下去,而問題難度過大又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教學目標不宜達到。因此實際中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知識水平設置問題,難度維持在比學生實際能力高一點的層次中,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課堂討論時間、主題和空間,活躍課堂的氛圍,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提問,首先采取的措施是進行強制性學生提問,以此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使學生進行資料的查詢,自我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