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學生的很多問題都是從家庭中帶來的,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就要做好家校共育,可從以下幾點著手:辦好家長學校,打造育人平臺;開展家訪活動,了解學生情況;建設綠色通道,解決家長疑難。
關鍵詞:家校共育;綠色通道;行為習慣;策略研究
家校密切聯系是新時代下教育教學的需要。我們學校辦學的宗旨就是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在教學中如果只是學校在努力,那么教學效果必定不理想。為了更好的教學,必須實施家校共育的措施,從而重塑學生的心靈,樹立其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 辦好家長學校,打造育人平臺
家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有力支持者,得到家長的支持,學校的教學工作才能很順利地開展。但是我們的家長大多數是不懂教育的。因此,學校應該提供一部分的人力來和家長建立一個家長學校。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開展家長學校專題講座
每一個家長都有一種信念,那就是望子成龍。所以我們學校也應該有義務幫助家長們實現這一愿望。為了讓家長們更好地了解教學、輔導孩子,學校應該開展家長學校專題講座。我們可以請學校比較專業的老師給家長們講講學生學習特點,比如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對家長的依賴最大,只有家長能及時輔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才能逐漸進步。而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從小培養開發的,如果錯過了關鍵期,一切都是枉然。像這樣的教育規律,必須在家長學校的專題報告中為家長滲透,這樣一來家長才能成為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引路人。
(二) 開放學校教學活動計劃
為了讓家長更好地規范學生的行為,學校還應該把教育教學計劃定期給家長。比如,在每個學期剛開學時,學校可以先給家長一個長期的教學計劃,等到開學一個月左右時,學校再把詳細的教學活動和計劃給家長,這樣一來家長就能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比如,數學老師如果把“圓的面積”的教學計劃給家長,那家長就會提前了解這一內容,那在輔導學生的時候就容易了。
(三) 開展班級家長會議活動
定期開展班級家長會議活動是家長了解學生情況的一個窗口。因為有的學生在家里和在學校里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家里可能非常叛逆,但是在學校非常聽話,而有的學生則正好相反。通過班級家長會議,我們的家長可以從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那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一些行為習慣。如果發現了問題,學校才能和家庭共同對待、“診治”。
二、 開展家訪活動,了解學生情況
開展家訪活動是學校或教師了解學生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同時還能使家長及時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等。為了搞好家訪活動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 學校領導家訪活動
開展家訪活動既是任課教師的工作,也是學校領導的責任。學校領導在家訪時應該著重介紹學校的教學理念、辦學特色以及說明每一位教師的重要性。這樣在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中,家長們才能配合各科教師的工作。
(二) 學校教師家訪活動
學校領導開展家訪活動是為了讓家長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學校的辦學宗旨,而教師的家訪活動則是為了了解每一位學生。班主任進行家訪是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搞好教學。而任課教師進行家訪活動就是為了掌握學生每天在家里學習本學科的狀況。如果學生的數學太差,那數學老師就要詳細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學習態度,甚至是學習數學的時間分配,我們數學老師都要了解,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搞好教學,樹立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方式。
三、 建設綠色通道,解決家長疑難
(一) 開通校長熱線
教育的實施和發展是需要各界配合,其中每個家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最有利支持者。但是家校合作中,很多家長根本無法和學校取得及時地聯系,所以很多家長的一些好的建議學校根本接收不到。為了更好地發展學校教育教學,各個學校應該開通校長熱線,比如,熱線電話、微博留言等,這樣才能及時和家長溝通,從而掌握最有效的教學信息和資源。
(二) 建立家長微信公共賬號
現在的網絡比較發達,尤其是微信的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方式。為了更好地開展家校合作,學校可以建立微信公共賬號,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可以定期推送家長學習的內容,比如,家長如何管理學生的行為,如何處理家長與學生的關系等。通過這樣的平臺,我們的家長學習以后就能更好地和學生溝通了,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學生不良行為的發生。
(三) 建立班級家長交流群
一木難成林。同樣,在教學中如果家長們都是閉門造車那教育的效果肯定不好,為了讓家長們能及時交流,可以由我們的教師發起,建立一個微信溝通的群。把每個學生的家長都邀請到群里來,這樣的話我們的教師就能同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其實,每個任課教師也可以自己建立一個家長溝通群。比如,數學老師可以建立一個數學群。那我們就可以把每天講的數學知識發在群里,讓家長學習一下。還可以把每天布置的數學作業發在群里,讓家長及時掌握學生學習近況。同時,我們還能把優秀的數學作業以圖片的形式放在群里,這樣還能讓學生學習其他學生解題的思路和答題規范。
總之,學生行為的規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家長和學校的共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高效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宋艷紅.家長與教師之間沖突的社會學分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2] 劉吉昕.學校、家庭、社會攜手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校長),2007(04).
[3] 戴紅梅.親其師 信其道——小議締造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J].快樂閱讀,2011(08).
作者簡介:曹春芳,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平川區靖煤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