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是面對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都是在書山題海中學習數學知識,面對實際應用并不能夠達到運籌帷幄。學生不能夠將高中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銜接起來,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要關注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借助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理財意識;學以致用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本著學以致用的目標,引導學生多探究,多思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基于此,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理財方面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理財聯系起來,鼓勵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提高理財意識,在分析和探究中正確地運用數學知識,樹立正確的理財價值觀,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一、 目前中學生的理財意識現狀分析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種思想影響了中國的很多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遠離金錢,對于理財沒有任何的概念,家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父母來規劃的,自己根本不會參與。學生只是專業讀書,等參加工作的時候,由于沒有正確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觀念,出現了很多經濟上的問題,月光族或者是卡奴等比比皆是。這樣的生活影響了學生的生活質量,使得他們在應用中才去逐漸學習理財,探究信用卡的循環利息和銀行貸款利息等。這種理財現狀真的是令人擔憂。
二、 培養學生理財意識的重要性
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財意識,學生才能夠自主地創造財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財富。古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財意識后,會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為國家創造財富,幫助自己身邊的人。中學時代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重要人生階段,教師要善于通過數學知識來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促進學生帶著更大的動力為社會創造財富,實現自身價值。
三、 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財意識的有效方法
1. 探究數學知識,做到有的放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帶領學生探究高中數學知識中,哪些與理財知識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從而通過這些知識對學生進行滲透,提高學生的認識。通過教師有意識,有針對性地指導和點撥,教師會發現高中數學中的函數、數列、不等式、線性規劃、簡單概率、統計、導數等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都是非常廣泛的,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又會用到這些知識。教師要善于尋找日常消費,市場預測,銀行業務,證券市場,保險,彩票和市場營銷等行業中的實際問題來鼓勵學生探究,使學生可以通過對成本、利潤、投入、產出、貸款、效益、市場預測、風險評估等的計算,逐步地提高認識,形成科學的理財。
2. 結合實際應用,解決生活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教師的說教,學生的認識總是不深刻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通過實際問題來培養和指導學生,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理財意識。例如在學習“基本不等式的應用”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練習題:某單位用2160萬元購得一塊空地,計劃在該地塊上建一棟至少10層,每層2000平方米的樓房。如果將樓房建為x(x≥10)層,則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費用為560+48x(單位:元)。為了使樓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綜合費用最少,該樓房應建為多少層?(注:平均綜合費用=平均建筑費用+平均購地費用,平均購地費用=購地總費用建筑總面積)通過對于問題的分析學生會發現為了使綜合費用最小就是為了能夠節省錢。教師在學生閱讀題目后要引導學生不斷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應該本著節儉和節約的原則來利用金錢,不能夠浪費,這會促進財富的積累。明確題意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最省錢的方式其實就是求函數的最小值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就要恰當地設未知數,通常情況下把欲求最值的變量看成函數y。學生建立了數學模型,就可以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函數的關系式,并指明函數的定義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求函數最值的問題。有了清楚的解題思路后,學生要明確在函數的定義域內,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函數的最值。這個最值就是綜合費用最低的值,也就是這種方式達到了省錢的目的,從而實現科學理財。
有了解題思路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以設樓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綜合費為f(x)元。這是解決不等式的最值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因為不等式的應用題大都與函數相關聯,在求最值時,基本不等式是經常使用的工具,但若對自變量有限制,一定要注意等號能否取到。若取不到,則必須利用函數的單調性去求函數的最值。在本題中學生根據題意可以寫出函數關系式:
f(x)=(560+48x)+2160+100002000x=560+48x+10800x(x≥10,x∈Z+)在書寫函數關系式時,學生需要注意結合題目要求,設出變量,一般把要求最值的量定為函數。在建立了相應的函數關系后,學生要認識到本題需要解決的實際上就是函數的最小值問題。
通過計算,學生會看到48x+10800x≥248x-10800x=1440,當且僅當48x=10800x,取等號,得x=15,學生的解題要建立在定義域內,求出函數的最小值。學生可以得到:當x>15時,f′(x)>0;當0 因此當x=15時,f(x)取最小值f(15)=2000。通過學生把函數最小值一步步地解出來,學生就會明確本題中的平均綜合費用最少時就是把樓房建為15層。 當學生順利地完成了解題后,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總結解答不等式應用問題的通用模式,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和解題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生產和生活中要善于節約成本,降低費用,這正是理財的一種表現和行為。 總之,在高中數學知識教學中,還有很多知識都可以用作向學生滲透理財思想和理財認識的良好教學內容。例如數列教學中求n年內旅游業的總收入問題,或者是計算大約多少年后,總收入會超出多少錢……這些都是理財知識的一種變相展現形式。教師要善于挖掘,仔細分析,不斷地向學生滲透,完成對學生的理財教育。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3:51. [2]徐稼紅.中學數學應用與建模[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07:148. 作者簡介: 李玉萍,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女子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