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燕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推進,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也面臨著新的工作困難和壓力,因此,為了有效開拓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綜合學習素質與能力,老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并與時俱進地作進一步的創新和改進,以期望能夠滿足初中數學新課程要求標準。基于此,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力求素質教育為切入點,依據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參考性意見和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學;數學課程;策略探究
創造能力是學生思維進步過程中的不竭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性因素。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精神成為首要任務,即能夠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學習到新的知識。
一、初中數學教育針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老師的課堂主導性地位過重
在新課改教學模式下,雖然現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實現了多元化,但是教學效果卻不明顯,究其原因,是受傳統教學思想的長期影響,還是有大部分老師以自己為核心為主導,嚴重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發展。根據實際調查發現,有的老師會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趕教學進度,從而導致灌輸式教學方法泛濫,學生接受知識變得很被動,這種教學環境會逐漸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思維。
(二)信息教學途徑運用不科學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現階段已經有很多初中學校提倡并運用多媒體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為老師開拓了新思路,同時也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了廣泛資源。但是,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也存在不好的一面,比如現如今有很多老師過分依賴網絡課件教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用再書寫大量板書,但是由于老師沒有掌握多媒體教學方式的科學性、有效性,使得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整體教學只是改變了方式,并沒有深入改變老師的教學思想與觀念。
二、培養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具體策略方法
(一)注重聯系實際、聯系生活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因此,數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通過積累知識經驗,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使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于實際情況。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老師不應只局限于常規的課堂內容教學,還應該善于聯系生活實例或社會話題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迸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整個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才會得到顯著提升。除此之外,老師還需時刻關注班級學生的學習態度,把握學生思維的大致發展,并針對學生進行具體學習優化。
比如,聯系生活實例進行數學教學,老師需要積累豐富的教材,因此,在課外時間老師要留心素材收集,并進行分類整理,這樣可以使整個“數據庫”更清晰,也更便于老師以后的備課需求。或者老師也可依據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在網絡資源庫中選取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典型課題來當作課堂實例進行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課堂提問教學開啟思維交鋒,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為了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課堂提問教學必不可少。問題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這樣的課堂學習開端才是最有效率的。所以,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老師要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發展能力的問題,并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勇于發表對問題的觀點看法,即使學生的回答不正確或是偏離過多,老師也要給予贊賞并作指正引導。
例如,在“毫米——長度單位認識”課程單元學習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知識點概念,學會靈活運用長度單位度量物體;培養學生估測能力,合作實踐能力,聯系生活進行教學。課堂問題提問:“大家知道一毫米有多長嗎?”學生答:“不知道,老師,不過在我的印象里一毫米很短很短的。”老師:“對,一毫米是很短,但是大家在生活中也是見到過的,大家拿出直尺來數一數,一厘米長度的范圍里總共有幾個小格啊?”“老師,總共有十個小格”“同學們,這每個小格就是代表一毫米”。然后老師引出新知識,一厘米等于十毫米,再讓學生找周圍物品進行測量以鞏固知識,比如書本、鉛筆盒等。
(三)培養學生求新求異意識,鞏固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避免墨守成規的學習方式帶來的弊端,培養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老師就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勇于求新求異,思考問題要能夠直指問題源頭,摒棄不重要的影響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習能力的大跨度躍進。另外,新課程教學背景下對于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也非常重要。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能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解決數學問題,所以老師也要對此給予重點關注。
三、總結與思考
總而言之,老師作為學生的啟蒙者,不僅需要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全方面發展學生學習思維,從本質上做學生的領路人。在初中數學對學生的思維教學培養中,老師要善于轉換應用各種新型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白杜快.如何在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教學社刊,2013.
[2]杜玲玲.淺談新課程下初中數學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學科教育,2011.
編輯 李燁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