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云
摘 要:在數學課堂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學生讀不懂題目是很多數學教師頭疼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大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數學課堂;應用題;閱讀能力
最近階段,進行應用題教學,真是讓人頭疼,學生的練習、作業一塌糊涂,真是讓人傷神。現在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做應用題時往往連題目的意思都看不懂,更談不上要把題目完整地解答出來了。看來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真是有待提高。目前的應用題的教學真是讓許多的數學老師感到頭疼。究其原因,往往是學生不會審題,看不懂題。通常,人們認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老師的事情,所以當學生看不懂題目的時候數學老師也會埋怨,其實這種埋怨是無濟于事的。數學問題還得數學老師要勇敢地
面對。
首先,各科教學是相輔相成而非孤立存在的。所以,數學老師不應該將有些內容尤其是跨學科的能力,如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簡單地規劃于某學科,而應根據實際需要嘗試在數學課上注意多讓學生進行一些閱讀訓練。
其次,從某種程度上講,數學課比其他課更適合于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為什么?因為閱讀的目的是理解,而要理解就需要進行有關或簡或繁的推理。而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通過師生的教與學逐漸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如果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意地進行一些這方面的訓練與延伸,就能利用這種有利的條件大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數學課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可行的。
最后,從最近幾年的中考要求和考試趨勢上看,數學課上進行一些閱讀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且不說我們要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單從近幾年中考的試卷上就能看出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可忽視。例如,數學中考試題中一道應用題。原題如下:“一商場計劃到計算機廠家購進一批A、B兩種型號的計算機。經過商談,A型計算機的單價50元,100只起售,超過100只的部分,每臺優惠20%;B型計算機單價22元,150只起售,超過150只的部分,每只優惠2元。如果商家計劃購進計算機的總量既不少于700只,又不多于800只,且分別用于購進A、B這兩種型號的計算機的金額相等,那么,該商場至少要準備多少資金?”若單純從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及其解題所需的方法看,此題只能屬于中等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數的認識與理解,但最后本題學生的得分率確很低。只要稍加分析可知其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閱讀能力未能在平時的學習中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培養,相當一部分學生看題目比較長的時候就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學生數學的建模意識不夠,面對復雜的已知條件,看到“不少于”“不多于”“金額相等”“至少”等關鍵詞,未能很好地與不等式、方程、函數建立聯系。其本質還在于學生對這道題的閱讀理解不夠透徹。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中考一方面是對各學科知識點的考核,同時也是對各方面綜合能力的考核。所以,在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乃是大勢所趨。因此,數學老師必須將培養學生思維閱讀理解能力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求解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而不是為解題而解題的機器。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簡而言之,就是讓數學閱讀進入課堂,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重視和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充分突出閱讀對于理解的重要作用,從而通過實踐讓學生感悟到閱讀理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學生良好的數學品質與數學素質的形成。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要讓學生有機會閱讀。在充分認識數學閱讀教育功能的基礎上,應將數學閱讀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中去,改過去“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為“講練讀三結合”的方式。在課堂上要鼓勵、歡迎學生閱讀,要大膽地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
第二,要讓學生有材料閱讀。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選擇教科書上的一些內容讓學生閱讀。例如,應用題教學中,我們應將精力重點放在題目的閱讀上。通過逐字逐句的閱讀,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在閱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促進記憶。
第三,要讓學生有興趣閱讀。讓學生對閱讀有興趣,將會使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采用形式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例如,開展學習競賽,鼓勵人人參與,提倡共同進步,讓學生感受到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庭中,營造一種充滿互助互學但又互相競爭的氛圍。
總之,在數學課上大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個方向,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世恒,曲燕東方.瑞典基礎教育制度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J].大慶社會科學,2017(2).
[2]汪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基礎教育改革:頂層設計與社會支持[J].教育科學研究,2017(7).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