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摘 要: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核心素養的養成與高中歷史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從自身做起,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養成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關聯探析
隨著素質教學的不斷推行,對于人才的培養,越來越趨向于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也把“教書育人”的重點逐漸放在“育人”上,這也就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重視“核心素養”的養成,同時要從自身做起認識到“核心素養”養成的重要性。
一、“核心素養”養成與高中歷史教學的關系
“核心素養”簡言之就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能力及品格,對于學生而言,其中主要都是通過學校的教育獲得的,而學校教育的獲得更是離不開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而對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又是什么呢?之前專家已經對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做了簡單的總結,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方面。可見這些都離不開歷史教學。這也足以見得,“核心素養”的養成與高中歷史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教師轉變關注點
要幫助學生養成“核心素養”,首先就要教師轉變關注點,要把關注的方向從“教什么”轉變到“讓學生學會什么”上來,要把“教書”與“育人”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要做到不僅讓每一位學生學會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擁有一個端正的三觀,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多以人文主義為出發點,將培養學生的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質作為根本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多思考,如何將知識點與“核心素養”完美結合,如何讓設計課程幫助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根據“核心素養”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即通過這節課讓學生學到什么內容,因此要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與教學目標結合起來。比如,在講授《商鞅變法》的時候,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學目標定為通過變法前后秦國的狀況對比,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進取精神。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變法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要做好迎接各種困難的準備。在課上,在了解完了商鞅變法的全部經過之后,讓學生前后小組討論,通過變法的過程,你學習到了什么,每組選取一個代表總結小組成員的答案。然后再整合每個小組的答案,讓學生記下來。這樣讓學生自己總結、自己發言,不僅印象更加深刻,同時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還鍛煉了小組團結協作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高中歷史課講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些現代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從而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在講授《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的時候,通過為學生播放影片《建國大業》,通過觀看該部影片學生不僅知道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事,也了解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這增加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比教師用語言表達而直觀得多。因此要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較為直觀的方法是為學生播放影視資料,比如:電影、紀錄片或者一些圖片,這些資料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感受到“歷史”,也能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五、構建多元評價模式
多元評價不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有學生評價學生、學生的自我評價等等。這可以引導學生擁有一個更加完善的人格和美好的品質。構建完善的多元評價模式,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養成“核心素養”。比如在講授《戊戌變法》的時候,在講授戊戌變法的全過程之后,選一位同學,說說你對戊戌變法的評價,或者是通過學習戊戌變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然后再找另外一位學生來評價剛才同學的答案,說說剛才學生有哪些說得好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完善需要補充的地方,最后老師來做總結性的發言。
綜上所述,可見“核心素養”養成與高中歷史教學的關聯是非常密切的,“核心素養”的養成對于高中歷史的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高中生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做到轉變關注點,根據“核心素養”設計教學目標、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構建多元評價模式。同時,在未來的教學生活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幫助學生養成“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遠英.淺議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J].新課程,2017(12):40.
[2]馬秀誼.基于普通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試研究[J].歷史教學,2017(3):20-26.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