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岑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初中體育教育教學應當發揮出更加優勢的一面,即讓學生掌握日常體育訓練的基本常識、體育游戲競技的規則和安全衛生防范行為習慣等理論性知識,更大大拓展初中生的身體機能,讓男生更加健壯,女生更加健美。嘗試從小組合作、以優帶差的角度分析,如何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望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組合作;以優帶差;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最重要的是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提升,而在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小組合作、以優帶差這種新穎性教學方式的應用就顯得尤為必要。此種教學方式的應用,有利于體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落實,以下本文將針對此做簡要分析,以期實現我們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合理分配組員是保證以優帶差有效進行的基礎
為了保證初中體育課堂小組合作教學的順利有序進行,首先,我們體育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初中生合理規劃合作學習小組,而這一“合理”規劃主要體現在兩個原則上,其一是實事求是原則。即結合初中生的實際學習興趣、理解能力、體育運動能力等不同因素進行合理分組。其二,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而所謂的組內異質,指的就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內部,允許存在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同時存在,讓優等生與學困生同組,如此保證優等生真正幫扶學困生,而學困生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優等生的長處。此外,這也是保證組間實現同質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此根據以上兩個原則,體育教師合理安排初中生進入屬于自己的小組內學習,從事體育鍛煉等,可以實現最大化的體育教學收益,提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二、培養優等生的組織能力是體育教學的進一步延伸
要想在體育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優等生切實發揮出其領導光輝,必要的一步操作就是確保優等生具有組織、領導的能力。因為在實踐中,筆者不僅一次地發現,部分優等生雖然在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方面表現的很強勢、很出色,但是同樣他們也很靦腆,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談,而相比之下部分體育學習中的學困生反而性格更加外向、活潑。為此,作為體育教師,我們要善于培養學優生的課堂組織領導能力,如此才能保證讓優等生帶領學困生學習,而不是學困生在體育課堂上做不必要的擾亂行為。
而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體育教師其一要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明顯、合理、科學的定位,讓學優生認識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優勢和不足,如此,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逐漸學會獨立、自主,并且更能通過不斷的實踐來提升自身的缺陷,實現取長補短,趨利避害。其二,教師要讓學優生明白培養自身組織和協調能力的重要性,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明白即可。其三,多為學優生創造一些鍛煉自身組織和協調能力的機會。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理論都要經過實踐方能顯示出真正的一面,而學優生更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
比如,在進行籃球上籃技能演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聽組長的口令進行隊列演練,此方法的優勢在于不但能夠讓初中生體育課堂紀律保持下來,更能鍛煉學優生的小組成員組織能力。其次,我們再讓每個小組分別進行“三步上籃”動作訓練,從而提升體育小組合作教學有效性。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團隊之間進行體育訓練對抗,比如傳球訓練、變速跑訓練、快速折返跑訓練等等,初中生在經過這一系列的團體對抗之后,其合作意識也能得到顯著增強。
三、觀察學生的課堂合作學習狀態為課堂評判準備
小組合作教學的課堂評判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以往的實踐中,我們評判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方式過于簡單,盲目地認為教師對于學生單方面才可以存在客觀、公正的評判,其實這種做法是具有局限性的。在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們應當注重課堂評判的多元化,發展學生自主互評、師生互評或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評判則顯得更為合理,否則,便有失評判的公平、公正性,在實施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判中,我們教師在前期一定要細心觀察每一個小組的學習動態,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公平、客觀地給予評判。其次,對于學生之間的互評,我們也應當讓學生牢固樹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評判意識,如此方能彰顯體育競技中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和理念。
概言之,在初中體育教育教學中,引入以優帶差、小組合作教學方式不可或缺,而為了有效實施這一教學方式,激發初中生的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學習觀念,各級體育教師還需不斷學習和豐富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凸顯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主體性,提升初中體育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小麗.淺析體育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10).
[2]徐禮云.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在體育隱性課程中的運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1).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