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磊
摘 要 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顯得非常重要。作為幼教工作者,在孩子奠基與啟蒙階段,有責任重視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前培養幼兒自主能力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方面由于父母的嬌慣寵愛,過分呵護,導致依賴思想嚴重,自律性差。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學中,許多教師包辦代替,教師說的多,幼兒想的少;教師做的多,幼兒做的少。因此,如何發揮幼兒園的教育作用,提高幼兒自主能力,是當前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 幼兒 自主能力 教育教學 一日活動 生活能力 體驗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自主”,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幼兒自主管理”,就是在管理過程中,幼兒通過意識與行為表現出來的認識,支配外界環境的心理狀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提高,不僅僅是關乎幼兒自己要參與、學習、鍛煉,而且需要老師對幼兒進行有效地生活方面的管理。自主管理是一種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管理模式,它是通過自我管理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提高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把教師的要求逐步轉化為學生自我需求。從“你要怎樣做”到“我要怎樣做”,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自律”形成“自主”,從“自主”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和習慣。培養幼兒自主管理意識可以幫助幼兒形成堅毅的品格、社會交往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解決困難的能力,不僅有利于幼兒性格的塑造,而且也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1讓幼兒做自己能做的事
1.1建立常規,自我服務
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促進身體健康,又有利于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生活能力,為幼兒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我們充分利用一日活動的各環節,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感受與實踐操作,使幼兒學習自理的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全班幼兒輪流當值日生,為種植角的植物澆水,擦桌椅,分餐具;幼兒脫下的衣物要求自覺折疊好并放入柜子里……教師不包辦、不代替,幼兒鍛煉的機會多了,做事的興趣提高了,也養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
1.2協制教具,自我提高
教師常常為教具的準備花費大量時間,而精心準備的教具又常遭到個別幼兒爭搶導致損壞的“厄運”,使用時間不長。其實教師完全可以把教具的制作權下放給幼兒,既放松自己,又給幼兒鍛煉的機會,而且當幼兒發現活動中的教具竟來自于自己的作品時,欣喜的心情會讓他更加愛惜。戶外活動時,幼兒玩的紙球、紙棒、飛盤均來自于幼兒的手工作品,他們玩起來不僅興趣倍增,而且懂得愛惜;區域活動中幼兒制作的指偶、頭飾不僅在語言活動中發揮作用,而且還成為表演游戲的道具。
2讓幼兒想自己能想的事
2.1把問題“拋”給幼兒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幼兒常常會遇到許多問題,有由于經驗不足產生的疑問,有同伴間出現矛盾、糾紛產生的問題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接”過問題再“拋”給他們,讓他們自己思考、分析,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解決辦法。這比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更有利于幼兒思維的發展。“到音樂區穿服裝時要輕輕的”,“兩人都要同種服裝時不能爭搶,用剪子、石頭、布來決定”,“輪換穿,一人穿一會兒再換給另一人”。以上的音樂區規則便是幼兒圍繞“為什么音樂區的服裝容易損壞?”這一問題自由討論得出的解決辦法。
2.2把想像還給幼兒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給予幼兒自由的活動空間,幼兒就能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促進思維和智力的發展。在語言活動《小螞蟻坐汽車》中,當講到小螞蟻把座位讓給熊婆婆時,我沒有按慣例將故事結果講完,而是啟發幼兒想像:“如果你是小螞蟻,座位讓出來后,你會坐在哪兒?”幼兒大膽想像,答案五花八門:坐在熊婆婆的耳朵上、肚子上、頭上、鞋子上、腿上、背上、車廂過道上……幼兒的想像使故事變得更加精彩。美術活動中,我改變以往教師示范,幼兒模仿的呆板教學,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設計畫面內容,并傾聽幼兒的想法,使幼兒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愉快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像。盡管有的作品令我們感到不可思議,難以想像,卻反映了幼兒豐富的內心世界,反映了幼兒獨特的感受和想像。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比幼兒繪畫結果的“像”與“不像”更為重要。
3讓環境與幼兒“對話”
3.1發揮標志的暗示作用,自覺自律
標志在幼兒活動中起著規范行為、提示規則、示意步驟等作用。利用各種各樣幼兒常見、具體形象、甚至是幼兒自己設計的圖示標志,讓幼兒根據標志的暗示而行動,可以減少幼兒之間來自環境的矛盾和沖突,有利于幼兒形成自覺自律的行為。如在幼兒園花圃旁懸掛幼兒自制的簡易圖形標志,不用教師三令五申地宣講,每個幼兒均懂得來自標志的含義:不能摘花、搖樹;某個活動區的入口處貼幾個鞋印或其他表示人數的標志,就可以起到限制活動區人數的作用;活動區墻壁上的規則圖,使幼兒懂得了該區域的注意事項、玩具的配對歸放位置;洗手池墻上的示意圖,讓幼兒掌握了正確洗手的一系列步驟。
3.2發揮材料的隱性指導,自主學習
新《綱要》提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可教師面對四五十個幼兒,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必然是關注這一部分而忽視另一部分,無法兼顧。針對這一難題,我采用的策略的是讓材料“自己說話”,指導幼兒學習。有了這些材料的幫助,能力強的幼兒無需教師指導,自主學習,自我發展,教師則有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關注更需要指導的幼兒。
3.3發揮墻飾的互動作用,自主交流
幼兒園的墻飾應是“動態”的墻飾,是除審美價值外,更具有重要教育價值的墻飾,是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其中,并不斷與之“對話”的墻飾。墻飾為每個幼兒提供了一個表達、表現、交流的平臺,引發幼兒相互觀看、介紹、談論,達到自主交流、分享、共同學習的目的,促進了幼兒的發展。放開手,相信幼兒,“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的保護和包辦代替”(《綱要》),做個“懶”得適度,“懶”得恰到好處的“懶”老師,把鍛煉的機會留給幼兒,才會培養出獨立自主的“能孩子”。
參考文獻
[1] 張文靜.在《指南》背景下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J].學周刊,2015(35).
[2] 朱媛.重視國學幼教的社會價值[J].網絡財富,2010(13).
[3] 蘇宗敏.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J].現代交際,2010(09).
[4] 張婕.論幼兒自主能力的培養及早期教育[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