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 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趨勢,對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要求也就更高。因此,本文通過對電商從業人員崗位與能力的調查,分析當前電商人才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 電子商務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子商務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互聯網+電子商務。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鼓勵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等。隨著電子商務的規模化發展,帶動了電商人才的需求率。電商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對電商從業人員的要求也就更高,這也就對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職業能力的培養。
1互聯網+背景下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2015年,國務院召開“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電子商務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就是“互聯網+”電子商務。在“互聯網+”趨勢下,原有電商企業使用移動互聯網積極尋求跨業跨界合作,與傳統企業合作,逐漸開拓出新的電商市場。在大數據、O2O、移動化與社交化、個性化與定制化、等方面顯現出的新發展。同時,商品交易、個人消費服務、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移動電商等領域迎來新發展,推動經濟增長勢頭。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2016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22.97萬億元,同比增長25.5%。其中,B2B市場交易規模16.7萬億元,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5.3萬億元,生活服務O2O交易規模9700億元。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305萬人,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2240萬人”。
電商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對電商從業人員的要求更高。在專業技能方面,要求會網絡營銷,圖片處理、辦公自動化、電子商務物流以及數據庫應用等。大部分企業認為他們錄用的員工實踐動手能力薄弱較差,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需要脫節。在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方面,溝通表達能力是必須的,學習能力和工作態度也是重要的,組織協調與團隊協作能力也是需要的。企業希望的人才是會電子技術應用、會營銷策劃、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2基于崗位需求的職業能力分析
新的社會發展背景對人才需求、職業崗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業的調整與技術的發展需要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量、職業崗位需求變化來確定職業崗位與工作任務。通過調研,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從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進行歸納。
(1)電子商務員。是電子商務的核心崗位,主要的工作任務負責公司電子商務平臺的維護,在商務平臺上發布產品信息,負責公司客戶的開發與管理,負責訂單的下達與管理,利用網絡平臺開發市場,進行電子商務業務操作等工作任務。從事這一崗位的人員相應的要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客戶服務能力以及經營與推廣等能力。
(2)商務平臺運營員。主要負責平臺的設計及優化,商務平臺的運營狀況分析評,平臺摸板設計和圖文信息編輯等工作任務,那就要具備圖文信息編輯能力、經營與推廣能力和調研與分析能力。
(3)網絡營銷員的崗位主要負責網站品牌產品的推廣、開發市場,實施網絡推廣等工作任務,那就要有調研與分析能力、經營與推廣能力、客戶服務能力。
(4) 網絡客服主要承擔篩選、整理、歸納客戶資料,及時跟蹤及處理客戶反饋,維護客戶關系,促進滿意度的提升等工作任務。客戶服務能力與調研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職業能力構成圖,我們將電子商務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了分類。專業能力指在工作崗位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能力,它是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電子商務需要通過電商平臺進行貿易往來,要熟悉產品,還需要有一定的電子商務技巧處理能力,包括產品照片拍攝和處理、網頁編輯和美化、網絡營銷和推廣等。因此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包括計算機運用能力、圖文信息編輯能力、和電商平臺運營能力等。
方法能力是一種發展能力,是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工作方法,是從學習和實踐中總結的,用來解決工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能力。如對產品的市場分析能力,獲得新技能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學習能力,在工作崗位上能的協作能力,以及發現或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會能力是指在工作崗位以及生活中所需的行為能力,包括人際交往、公共關系及社會責任等,它既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的發展能力。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需要增強溝通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便全方位的適應就業的需求。
最后經過統計和整理,挑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構成因子后,得出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指標結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
3“互聯網+”背景下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定位
“互聯網+”背景下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要適應新常態,及時作出調整。它既要求我們的學生掌握一定的電子應用技術,又要了解所處行業企業的業務及特點。這就要求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在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時準確把握市場環境,了解企業用人需求,明確學生的就業目標,培養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基礎,讓學生理解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商務貿易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鼓勵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積極運用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平臺。讓每一個學生開通網上店鋪,培養學生對電子商務崗位流程的熟悉程度,可以通過自主經營電子商務店鋪的形式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提升以后工作崗位需求的職業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把一些線下課程轉換到互聯網上進行,根據程教學進度隨時布置一些網絡作業和測試,通過電子平臺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管理。這種教學方式簡單、方便,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更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對接,從而提高教師和學生應用“互聯網+”和經營管理電子商務平臺的經驗。
4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對策與建議
4.1完善課程體系,加強專業群建設
在互聯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如何培養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成為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根據區域電商產業發展對電商人才的要求,將相關的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商務英語和物流管理四個專業的課程打亂,按照電子商務的崗位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來設置課程體系,構建國際商貿專業群。核心課程的設置也是極為重要的。在設置時要與相對應的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核心能力一致。在課程設置上分析電商企業各崗位工作流程,根據崗位需求打破傳統的課程安排,對所有課程進行選取、重組、安排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的電子商務職業能力。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需要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社會背景,相關行業企業的崗位需求,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根據崗位設置和職業能力要求,重點建設《電子商務運營實務》、《網店經營實戰》、《網店裝修》、《跨境電商操作》等專業技能核心課程。
4.2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不斷嘗試,設置專業集中實踐課,開設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實訓課程不是基于某一門課程為基礎,而是以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置相應的工作任務,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開展“外貿工作室”、“創業班”等教學模式,使學生根據各人或團隊的業務操作完成教學實踐任務、培養學生所需知識技能,使教學與實踐達到完美的結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業欲望。
4.3加強師資與校外實訓建設
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快,新技術運用迅猛,這就使得電商知識更新周期變短。因此對于傳授知識的教師隊伍要求就更加嚴格,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既能從事課堂理論教學,又熟悉企業運作的新型教育工作者。學校鼓勵專業教師要深入到企業學習、開展調研、座談。為了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學校采取各種措施,為教師的發展積極創造條件,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鼓勵他們開設電子商務創業工作室,還可以組建學生團隊進行運營。同時,從電子商務企業中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作為兼職教師走進學校給學生上課、開講座,請他們對與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引進企業專家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能夠更好的完成人才培養目標。
積極服務地方產業,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積極爭取與電商企業進行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去體驗電子商務工作流程,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安排學生校外認知實習,組織學生到國際商貿城、阿里巴巴服務站及其他電商企業參觀電子商務運營,讓學生全面了解電子商務,直觀感受電子商務的工作流程,培養專業興趣。積極引進一些社會服務項目,助推本土企業電商的發展,推動合作企業加快互聯網進程,為社會、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為地方產業發展助力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0l):7.
[2] 徐國慶.職業能力的本質及其學習模式[J].職教通訊,2007(0l):26.
[3] 陳晨.浙江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人才需求分析[J].中國商論,2015(32):93-96.
[4] 鄭偉.“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能力培養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