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義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初中歷史課程也在發生轉變。傳統的歷史課程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已經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本文主要介紹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與教學設計。從而保障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為歷史的創新理念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小組合作 合作學習 教學設計
歷史作為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學科,進行課程改革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開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是促進創新教學的有效方式。可以通過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形式,在內容上提升歷史教學的多樣性、創新性,不斷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的的進步與發展。
一、在初中歷史中合作學習模式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模式是初中歷史的教學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推動現今社會的發展也需要各行各業之間的團結協作,共同努力。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是現今教學的必然發展。實行合作學習模式對于初中生具有一定意義,在這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提升了課堂氛圍。從中體現了課堂改革的有效性。這種學習方式也利于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有效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并深刻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互相幫助。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反饋給學生問題時,教師可以給與學生概括的講述,使學生學會思考,在課堂上全面的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發展空間從而提高課堂效率[1]。
二、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現狀與所面臨的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現狀
應試教育的傳統理念在現今的歷史教學中仍然有部分教師實行。在歷史教學中仍以考試成績為主從而提升中考成績,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與單一,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從而對學生造成逆反心理。學生對初中歷史課程學習缺乏興趣,但在歷史課堂上學生仍需要記錄大量的理論筆記,從而對理論知識死記硬背,使部分學生身心疲憊甚至有些同學出現厭惡情緒。初中歷史課堂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運轉,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老師卻以影響學生中考成績為原由遲遲不對課程進行創新。長期的拖沓更是為創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造成阻礙。在課堂中仍以教師為主體,忽略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無法推動我國的教育改革[2]。
(二)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問題
在應試教學這一大背景下,教師現今的教學模式仍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對學生一味的灌溉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從而忽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今的教學模式的教學重點出現了偏差。學生在面對歷史知識時缺乏興趣并難以集中注意力,面臨傳統教學的死循環,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現今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初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教育部門推行的人才培養造成阻礙。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和所呈現的教學效果不相符。長此以往,不僅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更難以推動我國的教育事業[3]。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方法的研究分析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開展新型教育理念。教育改革對于初中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效率可以促進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日后的歷史課程奠定基礎。小組學習不僅可以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發展,更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帶動對歷史不感興趣的學生,從而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剛開始了解歷史的學生也可以主動發言,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同學之間更深入的交流也利于同學日常的互幫互助。教師在這過程中應以引導為主,建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今后的歷史課程中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成績[4]。
四、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一)運用科學理念合理分組
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新型的教育理念,但分組情況需要教師合理安排,有效的分組理念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分組前,教師需要對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態度、性格特點與學習成績進行分析研究,從而進行合理分組,每組選取因為認真負責的學生作為組長,教師分配給各個組,組長進行任務分配。對組員的學習狀況進行監督。每組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成績各不相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障課堂學習質量。
(二)開展小組合作,制定明確目標
在開展小組活動時,需要對此制定目標,學生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歷史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歷史水平。因此現今多數中學開始開展小組教學。在進行小組教學時教師對其開展教學目標。提出具有思考價值問題,學生因此進行討論。學生輪流發表自身的意見,吸收有效的意見進行總結從而用合理的方案解答教師所提出難題。教師也可以提出具有雙面性的開放問題,使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十分重要。例如,在學習《春秋爭霸》時,可以使學生進行情景演練,以小組的形式編演歷史劇,使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讓每位學生體會到自己角色的魅力,從而加深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吸收更多的歷史知識,教師也可以在學生詮釋自己的理解之后進行提問,學生結合課本與自身的演繹充分理解這節課程所表達的意義。也因此加深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興趣,提升學生自身的信心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歷史課程中[5]。
(三)以不同的形式開展合作交流
初中歷史課堂在推行小組合作時,合適的小組合作學習內容教師都可以重新編排在課堂上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的多樣性對學生的成績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幫助,開展新型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提高學習成績,完成升學考試。在歷史課堂中教師可以開展歷史辯論賽。 在某些開放性問題中,難免會出現不同意見,教師可以秉承著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的性格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唐詩的繁榮》這一內容時,唐玄宗把詩賦作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就此觀點學生都存在不同觀點。學生可以就此展開辯論。但辯論方式必須是有秩序的進行。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準備時間,在下節課正式開展,學生自由加入正反兩方搜集材料,在下節課程中學生結合材料與自己所理解的內容進行辯論,教師給與指引,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這種開放性問題很難得出結論,開展辯論賽的主要目的不是最終的對錯,而是在這一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度歷史知識的理解,在學生開展交流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并且提升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6]。教師更應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讓學生們有更透徹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要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與學生更應加強交流,教師對學生充分了解之后,可以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每一位學生了解歷史并提升歷史成績。歷史老師在教學時可以運用情感的對故事進行渲染,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加深對彼此的信任與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講課方式也會更加了解對于教師的渲染也可以快速的投入。對教師所講解的歷史情節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準確的了解歷史知識。對于教師的提問學生能夠更迅速的在課本中尋找答案。但課本上的知識并不全面,需要教師運用自身的歷史知識進行補充。在講解過程中更能調動課堂氛圍。例如教師在講解《火燒圓明園》時教師需要通過充分的情感表達,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慘痛現象,并了解到圓明園是我國的藝術品,英法聯軍的殘忍行為不僅傷害了我國的偉大建筑,更是世界文化的損失。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到歷史事件并在這過程中了解到學習歷史的意義。從該事件中學生更愿意接觸歷史,了解歷史并擴大自身的知識面。豐富歷史知識,對學生學習歷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是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與教學設計的詮釋,使學生了解到小組合作學習帶給自身的效益。教師也需要不斷開發小組合作學習的不同形式,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歷史。學生在這過程中也可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學會思考。有效的小組學習不僅可以調動課堂氛圍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從而保障學習效率。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小組學習的同時,應創設不同的新型教育模式,為我國初中教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淑華.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8):123-124.
[2]何紅,段永軍.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教育,2016,(08):00078-00078.
[3]李俊賢.芻議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中),2017,(02):169-169.
[4]黎華連.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7,(34):101-101.
[5]吳旭林.初中歷史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2017,(08):157-157.
[6]隙玉紅.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開展[J].新課程(中),2016,(05):68-68.
(作者單位:新泰市協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