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春
【摘要】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文化基礎、 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這三個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資本已經是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一種體現。智能資本對知識與信息獲取、整理、利用、創新、轉化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想要實現這些能力的有效運用,首先需要一定的核心素養來支持。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52-01
引言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核心素養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對生活、學習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新課改下,學校在對教學以及教學方式改革上,對核心素養與教學實踐的融合也非常重視。
1.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判定學生對語言文字知識的掌握程度最直接的方式。閱讀課外的刊物,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許多課堂上沒有學到的知識,而通過不斷地積累,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掌握越來越深,就可以通過閱讀了解更加深奧的知識。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因此,對學生閱讀的教學,不斷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著重的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這就逐漸的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在課堂上教師應要求學生深入閱讀該篇文言文,并按照注釋進行文言文翻譯,借以保證高中生對相應文言文有所了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培養學生自主翻譯的核心素養,確保學生能夠將自身意愿與注釋結合到一起。在提升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和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自身核心素養,進一步推進高中語文教學順利開展。
想要通過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必要的就是老師對學生進行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經常要求學生進行課外刊物的閱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老師不應該強行灌輸進自己的思想,應更多的鍛煉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這才是閱讀的真正目的。
2.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高中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另一種直接體現就是寫作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的作文,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一個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當然寫作對于學生的語言文字掌握基礎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并且,寫作方面對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學生在尊重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通過寫作完成的作品表現出來。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積極的引導學生,時常的布置寫作作業,以達到讓學生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情感的目的。這將會顯著的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寫《親近自然》主題文章時,教師會向學生傳授寫景文章的特點,并要求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景色寫作。在寫該類作文時,還應保證高中生能夠跳出“單一述景”的圈子,要求學生在現有景色的基礎上,穿插自身的感悟和想象。理論上來說,通過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彰顯高中生語文作文的層次性,降低高中生在寫作時出現問題的可能,能夠有效提升高中生語文寫作水平,這對于培養高中生語文寫作核心素養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在高中語文文字應用訓練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育發展與社會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通過教育來培養精英人才,達到促進社會文化、生產等多方面發展,更好的推動教育改革,實現教育發展的意義。現如今,核心素養也一點點的被引入到我們高中語文教學中來。主要強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要創新,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整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中,要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目的,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了學生感受,讓學生逐步的了解語文中的各種知識,這個過程是相對漫長的,不能急于求成,節奏慢下來,才能讓學生對現階段所學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在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時,由于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理解能力差異較大,故此應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深度。最后應該時常改變學生汲取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對語文時刻保持著新鮮感,只有為學生充分的打好基礎,才能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語
總之,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始終著眼于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終極目的。語文教師需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愛促學,引導學生扎扎實實,正確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娟.教學智慧語文,提升核心素養[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