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芬
摘 要: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有所下降,而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也為高職院校專業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也應該隨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組織教學與教學內容上有一定程度的調整。本文通過對學生的了解與課堂組織教學等方面的闡述,對學生學習與教學組織談幾點體會,僅供參考學習。
關鍵詞:課前準備 課程教學 人文關懷 提升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1.備課準備
備課是每一個專業教師的基本功,如何備課,如何讓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也能學會專業知識,并能有一定程度的實踐提升,這也是專業老師對于課程內容的把握與課堂教學進度的控制必須要進行的備課準備。不脫離教材的情況下,如何帶領學生提高動手的能力。因材施教,也正是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學生的接受能力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的刪減過程。新內容、新案例的使用,以便學生更容易掌握課程專業知識。
2.備學生
因為高職學生的特點,對知識掌握不單單局限于課堂知識的講授,我們要了解高職學生對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關注點,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甚至于孩子的成長環境也是專業教師應該了解的。對此學生卡片就是一個特別好的輔助工具,其內容也幫助老師對學生課堂表現有一個基本的掌控,尤其是現在單親孩子的增加,心理問題孩子普遍存在,對學習的厭倦,各種不同經歷的孩子對老師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對知識的看法也普遍存有差異。所以提前備學生資料卡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二、上好第一課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第一堂課要讓學生專注于你,就是你在整個課程教學中樹立信心的開始。
1.點名策略
我一直認為,學生在與你相處的時間里,更在乎你用多長時間能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或者你用多久能一下叫出他的名字,這與你講課的精彩與否以及學生和你的互動是至關重要的。有多少學生是因為喜歡任課老師而對學科產生了興趣,點名是與學生認識的主要渠道,而且想辦法記住班級里兩類學生,一類就是學習特別好的,他們在乎你關注他們的存在與學習的掌握,他們是對老師教學肯定的一個群體,課堂互動就有特別好的效果。另一類就是學習不好,還經常遲到、早退、曠課,讓各位老師頭疼,但為了出勤到課率不能放棄的一部分。其實這類學生就是因為閑,不學而又沒事干的群體,但往往這類學生都有一個“小領導”,好好利用這個小領導,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要注意點面結合。重要的是所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實現路徑。比如課程的考核要求,大多數學生都是為了及格而學,那就告訴學生這門課程的考核標準,出勤、作業、期末考核各項占比多少,如何做這些分值會拿到手。課程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學生做哪些功課,課程的主要章節所占課時的分配。這些也是 我們教學過程中內容有所取舍的依據。
3.課堂要求
“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一直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信奉的教學信條。學生曠課,逃課更多的是我認為學生不懂或者不知道有規則的存在。第一堂課也正是我們專業老師立規矩的時候,要讓學生知道在你的課上,有所為,還有所不為,不光要求學生,老師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也正是教師職業標準的真實寫照。
三、課堂教學的監控與溝通
高職教學不同與本科的研究型學習,高職更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學過程中要進行教學重點與教學進度的調整,對于學生的接收能力與掌握知識的多少進行監控與深度的調整,教學要抓過程,教學要求“教-學-做”一體化。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必須進行關注的,不能只是掛在嘴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學習能力強的要進行拔高,一般的掌握基本理論的操作,對于最后學習理論吃力的學生,也讓他在教學中動起來,做技能操作型的訓練。
四、人文關懷在課堂管理上和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文關懷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教學水平。育人過程要與馬斯洛需求理論有機結合,對學生的尊重、關懷、成長及團隊需求,進行有效的課堂內容調整,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與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人文關懷,關注有的學生喜歡領導團隊,有的學生喜歡特立獨行,如何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不只是輔導員,對專業教師師的教學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老師尤如學生的一面鏡子,老師的經歷與才華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的仰慕程度,所以老師在經歷不多或者社會經驗較少時,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閱歷,提倡假期進行企業頂崗學習,要想教好學生,老師首先要先做到有知識,有經歷,有能力進行高職教學的要求。鼓勵老師多方面學習,這樣在教學中才有說服力,自身做學生最好的榜樣。
高職院校教師組織教學及課堂掌控已經成為高職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關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如果不能做研究型就做技能型,這也是高職院校培養社會需求人才必須要提到教學改革日程上的必修課。隨著社會崗位細分對人才的分類需求,也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也必須在自身專業的基礎上做好這一準備,為社會培養有能力,有擔當的技能型人才。
參與文獻
[1]王福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環節考核方式創新研究[J].2016年10月
[2]呂阿杜;梅創社.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管理的思考[J]機械職業教育.2013年6月
[3]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創新研究.百度文庫.2016年11 月
[4]江靜嵐.關于規范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3年第三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