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鋒利
摘要:中職生就業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問題,要想獲得成功就業必須全方位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職業規劃意識。
關鍵詞:成功就業;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價值取向
成功就業是指中職生通過學校推薦與學生及家庭多方努力而實現的多種方式的就業,并在工作崗位中取得一定成績,獲得職業成長的就業模式。中職生就業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問題,能否使每一位中職學生成功走上工作崗位一直是職業教育關注的焦點,它關系到每個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影響職業學校興衰的重要因素。
影響中職生就業的因素有很多,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行業發展等諸多因素。通過對我校2013年以來畢業生的抽樣調查以及對2015級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并綜合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和就業指導教育發現,影響成功就業的因素主要在于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具體為以下幾點:
一、職業興趣
職業興趣是人們經過參與和實踐某種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從心理上體會到滿足,對所從事的職業而產生的一種長期的主觀能動性。中職生最初的職業興趣很廣泛,對未來充滿憧憬,但通常都很短暫、多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職業的進一步認識,興趣會發生改變,也逐步穩定。表現為對從事的某項職業十分向往,并希望能長久的體驗快樂,逐漸形成了較穩定的職業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所從事的職業產生興趣能較長時間保持積極和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勞;而對工作缺乏興趣的人,只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筋疲力盡和厭煩。在本次跟蹤調查中,有5名學生同時被推薦到同一單位實習,在實習兩個月后有2名學生感到工作沒興趣,認為工作強度大時間較長,有些不適應。其余3名感覺與專業相近,能學到實用的專業技術,興趣較濃厚,即使工作時間長也不覺得辛苦。在實習期結束后,這三名學生都受到單位的認可,并與單位簽訂了用工合同。因此,興趣是產生工作積極性的內在驅動力,它會使人們在工作中自覺地克服種種困難,為成功就業奠定前提。
二、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是職業崗位對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個人取得社會認可并謀取更大發展的根本。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從原先單純的崗位專業技術能力轉向對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自我學習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多方綜合能力的要求。良好的職業能力可以幫助勞動者調整工作狀態,提高解決難題的能力,并很好地與他人相處;對于企業來說,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生命,提升員工的職業能力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在市場競爭中,高素質的員工能提高工作績效,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因此,在就業之前,應加強中職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競賽活動,如:專業技能、文體活動、特長展示及學科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學生個人應有意識地培養、開發并鍛煉自己的能力,如:動手和計算分析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繪畫能力等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在對近五年來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與分析發現,職業綜合能力強的畢業生往往有較多的職業成長空間,他們能在工作崗位發現自己的潛能,從而自覺強化、培養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夯實基礎。
三、個人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
良好的道德修養是用人單位在錄用從業者時最看重的素質。高素質的職業修養是獲得職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它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需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地培養與強化。對于想獲得職業成功的中職生來說,除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外,還需養成遵守紀律、注重安全、文明禮貌的習慣。如果等上崗再培養職業素養,就容易導致在就業初期遭遇挫折。許多畢業生進入職場后會發現,遵守職業紀律、注意生產安全,是用人單位對從業者的最低要求,而尊重客戶、尊重師傅,則是用人單位對從業者的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因為,違反紀律不僅直接影響工作效率,有時還會引發安全事故。注重安全不僅關系到用人單位,還關系到從業者自身和家庭幸福。很難想象,單位領導會允許員工擾亂正常的工作秩序,能工巧匠會將核心技術交給一個不尊重自己的年輕人。習慣具有穩定性,很容易“習慣成自然”。為了使自己能成功就業必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在校學生應引起重視的一點。
四、職業價值取向
職業價值取向是人們對職業的認識和對所謀取職業的社會目的。它決定著人們的就業方向和職業行為,影響人們在職業活動中的態度,是人們在從業過程中的驅動力。
每個中職生在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通過對所了解職業的一番判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選擇什么樣的職業都與其所持有的職業價值取向密不可分。例如,有的追求職業的安逸與舒適;有的看重職業的薪酬;有的喜歡職業的自由與獨立;有的則希望能獲得職業成長……這些職業價值取向一旦片面追求很可能會導致就業失敗。因此,中職生在確立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時要進行綜合分析,在做職業選擇時要著重從自己看重的幾種價值觀傾向來綜合衡量。同時,應根據自己與社會的發展需求不斷調整職業價值取向,在確立過程中應加強競爭意識,主動參與社會競爭,通過多方應聘、試崗,來施展自己的才華;通過與同行比敬業、比苦干、比專業、比技能素質來體現自己的優勢,多方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爭取理想的工作崗位,提高求職的成功率。
五、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職業生涯伴隨著人的一生,成功的職業生涯是美好人生的基礎。為實現職業生涯的成功,中職生在校階段就必須為生涯的發展做好準備。當前,大多數中職生對自己就讀的中職學校和自我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未來沒有自信,對自己的行為缺少有效的控制,學習缺乏積極性,上進心不足,隨波逐流。他們中普遍認為中職生的學歷低下,前途渺茫。存在“無升學、就業意識”“職業無規劃”、“學習無動力”的現象,導致職校生就業難、職業難穩定、職務難升遷。淡薄的職業規劃意識也是影響成功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對畢業生跟蹤調查中發現,凡是在校期間能根據所學專業和自身情況確立職業目標,制定發展規劃的學生,普遍就業狀況良好,個別已初步實現階段目標,職務獲得了升遷。
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需從所學專業入手,了解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及未來的發展空間,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細分專業緊抓重點,制定職業發展的三層次目標:明確長遠目標,制定階段目標與細化近期目標。使自己每日有所得,每月有進步,每學期有成就。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勤工儉學和崗位實習工作,了解企業對職工的要求和高素質人才的標準及專業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從思想上與社會接軌,不妄自菲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競爭意識,成功就業。
除此之外,影響職業發展環境的客觀因素也對成功就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包括職業本身。如社會對行業的評價與劃分、家庭條件對職業選擇的影響、區域間行業發展的差異、社會發展對行業的需求等綜合因素均影響著成功就業的機率。因此,中職生在校期間除努力提升自我素質外還應密切關注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時了解所處區域經濟特點和行業發展動向,尤其是行業中衍生出的新職業、新崗位,尋求發展方向,為日后的成功就業做充分的準備。
就業對于每個學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甚至干擾,但是只要每個人能認真審視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培養興趣,強化技能,進行多方實踐,有意識地提高職業素養,并及時做出職業修正,尋找與自己能力特征相適應的職業就可以達到成功就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