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世偉



【摘要】本文基于滬教版初中化學《燃燒與滅火》教學中的五個小實驗,論述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可通過取材方便、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的家庭小實驗引入新課、探究新知、解答練習、拓展提升,讓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和動手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 家庭小實驗 《燃燒與滅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A-0078-02
2009年11月,筆者參加了江蘇省教研室組織的錄像課的評比,獲得了二等獎,上課的內(nèi)容是滬教版初中化學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燃燒與滅火》。該課得到了許多專家的好評,其中家庭小實驗發(fā)揮了它的獨特的魅力,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
【實驗過程】
實驗一:引入新課,設置懸念
通過演示小實驗來引入新課,旨在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為下面“燃燒與滅火條件的探究”做好鋪墊,巧妙地設置了一個懸念。
蠟燭經(jīng)過點燃,燃燒了。問題“蠟燭為什么會燃燒呢”誘發(fā)學生思考。當用銅網(wǎng)靠近火焰以后,火焰卻神奇地熄滅了。問題“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呢”進一步誘發(fā)學生深思。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和思考進入課堂,下面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
該小實驗集啟發(fā)性、思維性、靈活性、趣味性于一體,且取材于我們身邊,學生容易模仿,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發(fā)現(xiàn)能力。
此處安排學生通過分組實驗來探究燃燒的條件,旨在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該實驗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出燃燒的三個條件,進一步了解了控制變量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該實驗所使用的儀器簡單、操作簡便,學生容易完成。學生既能體驗成功的樂趣,又能體驗動手的快樂,為下一步探究滅火原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驗三:合作探究滅火原理
此處安排學生通過分組實驗合作探究出滅火的原理,旨在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該實驗是在探究完燃燒的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開展的,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很容易就能完成實驗并得出滅火的原理。該實驗所需的儀器簡單、操作靈活,學有余力的部分學生還可以回家再做,再次感受實驗的樂趣。
實驗四:習題鞏固,巧妙演示
在進行習題鞏固時,筆者向?qū)W生出示了如下習題。
將點燃的火柴豎直向上,火柴不易繼續(xù)燃燒,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的溫度達不到著火點
B.火柴梗的著火點比火柴頭的高
C.火柴梗潮濕,不易繼續(xù)燃燒
D.火柴梗接觸氧氣少
學生在處理這道題時,一開始許多學生都選擇了答案B。于是,筆者臨時起意演示了這樣一個小實驗,學生豁然開朗,選擇了正確答案A??梢姡瑢嶒灥牧α渴菬o窮的,缺乏實驗的理論是空洞的。小實驗的亮點不斷凸顯。
實驗五:課末拓展提升
為了避免因鞭炮爆炸帶來的危險,所以筆者在課前將該實驗錄制為視頻后在課堂上播放。該小實驗把本節(jié)課帶向了一個小高潮,學生驚奇不已,躍躍欲試。
該小實驗取材于我們身邊的物品:小鞭炮和小蠟燭,它們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通過爆炸的形式進行滅火,學生始料未及,他們既感新鮮又感神奇。學生通過討論后得到的結論很好地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又使化學知識學以致用,更加凸顯了化學來源于生活又貼近生活。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情緒高漲,興趣濃厚。
【課后反思】
筆者研究初中化學家庭小實驗多年,除了鼓勵學生自制儀器或?qū)ふ姨娲?,還鼓勵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安排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和分組。本節(jié)課巧妙地把家庭小實驗安排在課堂中進行,使其成為了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活動中體驗、在嘗試中感悟,激發(fā)了探究熱情。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互相交流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感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作為化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把家庭小實驗帶進課堂,既能節(jié)省實驗室開支,又能拉近師生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力,維持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化學教育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