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漫森
【摘 要】本文論述產教融合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新變化,針對高職院校對產教融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內涵認識不深、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力度不夠、校企互融的新型育人文化缺失、企業參與育人管理動力不足等問題,提出深化產教融合內涵的認識、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構建、運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手段、拓寬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設等對策,為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 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012-03
產教融合是一種將產業與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深化與升華。它以人才需要求為導向,把校內教育和校外實踐結合起來,貫穿于育人的全過程,以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實現就業無縫接軌社會。產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實施,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也使得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一些理念、內容與模式,相對滯后于時代育人要求。因此,探索產教融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是目前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產教融合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變化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高職教育要走堅持產教融合發展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規定“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強調“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資源質量”,“深化產教融合的主要目標是,逐步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梢姡a教融合是根據高職教育發展規律,以人才需要求為導向,有效進行技能與素質培養為核心的理念而提出的。它的實施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深遠,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改革步伐。它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環境和新資源,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主體多元化、對象復雜化、內容實踐化和形式多樣化的新特征。
二、產教融合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產教融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認識不深。一些高職院校對產教融合的內涵理解不夠,認為產教融合只是專業教學方面的深度對接,忽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對產教融合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優化發展的思路不明,沒能清晰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標與計劃,沒有構建起特色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同時,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產教融合下顯得理念過時與內容滯后,與育人要求不符。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力度不夠。相對于產教融合下專業課程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的創新,還是校企間共同商定教學內容、共建實訓基地、共建師資隊伍、共寫實訓教材等,特別是有機融合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方面,改革力度不夠,與產教融合要求課程建設校企深度對接的要求還有差距,不符合校企“雙主體”育人要求。
(三)校企互融的新型育人文化缺失。校園文化建設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重要途徑,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種重要方式。濃厚的文化氛圍與優美的成長環境,會以潛移默化的力量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但在產教融合下,高職院校沒有構建起一種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結合的新型校園文化,傳統校園文化成分與企業文化元素相融不深。
(四)企業參與育人管理動力不足。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充當理性經濟人角色,對有利于增加經濟利益的合作內容更為積極,而承擔參與社會育人責任的動力不足。企業傾向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借助師生力量開展生產經營,在學生教育、管理投入不多。學校沒有對企業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要求,沒有對利用企業資源優勢提升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做出規定,沒有真正體現“雙主體”育人特點。
三、產教融合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深化產教融合內涵的認識,轉變思政育人理念。一是深入理解產教融合理論內涵。要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產教融合的全過程,始終堅持深度合作,首先要認識透徹產教融合的概念內涵,了解國家推行產教融合的時代背景、目的意義及具體策略。只有全面理解理論內涵,主動轉變工作觀念,才能清楚產教融合實施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沖擊與機遇,才能更好地理清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路,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與產教融合的內在關系與育人契合點,才能得心應手地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產教融合的各個方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構建起支撐堅持社會主義育人方向、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二是做好改革創新的頂層設計。從“三全育人”、立德樹人的形勢出發,結合產教融合育人要求,整體設計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案,科學設計指標,細化評估細則,構建一個科學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方案要明確改革的理論依據、目標任務、職責分工、質量監控、結果評估與績效激勵等內容,有效整合校內各部門力量,盤活產業企業資源,形成育人合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三是做好建章立制工作。要從產教融合的視角,重審現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務的規章制度,做好制度的“廢、改、立”工作,建設一套體現產教融合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
(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發揮主渠道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途徑,體現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必須根據產教融合的育人要求進行改革創新。一是創新課程內容。要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科學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職業道德及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與學生企業崗位實踐教學相結合,不斷增強學生理論、政治、情感認同感,提升職業素質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二是創新教學形式。要突破傳統只以班級理論授課的教學形式,創新理論教育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形式,采取團隊社會調查、小組課堂討論、演講比賽、微視頻制作競賽、學生說課評比,以及線上線下授課等教學形式,將課程教學由課堂拓展到課間、課余,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要,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吸引力。三是創新教學手段。教師要提高運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水平,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微信群、微課、慕課等資源進行教學,豐富課程信息化手段,增強課程的教學效果。四是創新課程考核方式。要改變以往只靠卷面成績的課程考核方式,創新課程考核評價機制,做到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學校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以便對學習的效果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構建,形成合力育人機制?!叭恕币幎ㄐ让總€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成員,都要參與學生思想引領工作,做到教書與育人并重。因此,要構建專兼結合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育英才。一是發揮輔導員骨干力量的育人作用。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要配齊配優輔導員隊伍,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培育工作品牌,樹立先進典型,打造一支思想站位高、業務能力強、奉獻精神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斷增強輔導員工作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二是發揮專業教師團隊的育人作用。專業教師團隊要承擔起教書與育人的雙重責任,參與學生思想引導與管理服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思想教育、職業素養培育結合起來,開展極具專業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三是發揮公寓管理隊伍的育人作用。通過到宿舍談心談話、開展公寓文體活動等,加強學生公德意識、公共意識、衛生意識和自我服務意識的培育,引導學生自信、自律、自強。四是發揮校企合作人員的育人作用??善赣闷髽I人員作為兼職輔導員,參與負責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事務管理,發揮他們在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引導優勢。
(四)運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手段,提高育人智能水平。 在產教融合模式下,高職學生外出企業實習時間增多,作息的時空發生了變化,傳統面對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顯然不夠。因此,要有意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信息化手段,以增強育人的實效性。一是發揮班級QQ群思想育人功能。班級QQ群不只是信息上傳下達的工具,更是同學交流的重要載體,是同學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園。要深挖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新網上班會、形勢教育等班級活動形式,打破產教融合下思想政治教育時空的限制,體現教育信息化優勢。如有些輔導員每天將一句話新聞發到班級QQ群,以堅持的態度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思想緊跟形勢。二是發揮微信公眾號思想育人功能。校院和專業團隊都建立有微信公眾號,發揮著工作經驗交流、文化氛圍營造和宣傳思想傳播的媒介作用。校院微信公眾號推文要堅持傳遞正能量,讓學生攝取到成長所需的精神養分。要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用先進的理論武裝師生頭腦,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要大力宣傳產教融合的前沿理論,讓職業道德與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專業微信推文重在挖掘專業思想、專業文化及職業精神,強化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三是發揮大數據平臺思政育人功能。利用數據平臺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監控與評估,關注學生信息數據,分析發現隱含在數據背后的思想動態問題,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研判和處理。
(五)拓寬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營造文化育人氛圍。一是建設教學樓思想育人陣地。在教學樓建設黨員教育基地、黨風廉政標語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牌及打造“一院一景”人文觀景,用社會主義育人特色文化熏陶學生的思想。在樓道間建設學院名師、優秀學子、創業明星風采墻,營造尊師重教、崇尚創新的育人氛圍,以榜樣力量感染學生的思想。二是建設公寓文化思想育人陣地。以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最美宿舍評比、疊被子比賽、學生黨員亮身份等活動,強化集體觀念和責任識意,樹立健康生活思想。三是建設實訓基地思想育人陣地。要整體建設好實訓基地文化,上墻專業相對應企業的工作流程、行業名家、職場格言等,用蘊含校企元素的文化熏陶學生職業思想意識,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性特征。四是建設輿論文化育人陣地。首先,要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人才培養方案要體現產教融合的育人要求,以及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時代特征,理論教學、技能訓練與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機結合。其次,要加強教師授課內容監控。加強監督課堂教學、文化講座、主題班會等活動。教師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用正確理念引導學生,杜絕不正當言論。再次,要加強學生信息掌控。組建學生信息員隊伍,暢通信息渠道,掌握思想動態,及時將各種思想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后,要加強學生社團監控。加強對社團活動內容和經費來源審核,確保意識形態安全。
(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設,提升育人社會效應。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要樹立自身品牌項目,以良好的工作效果贏得各界關注與支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一是開展學生工作品牌評建活動。以二級學院為單位,學校每年評選出一定數量的立項項目。項目內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服務、特色社團活動等。通過開展品牌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平臺和栽體,激發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二是設立博士輔導員工作室。高職院校鼓勵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擔任輔導員,大力支持其設立工作室和組建工作團隊,擔任起思想政治理論研究、輔導員沙龍組織、輔導員技能大賽指導等職責。由博士輔導員組織開展的系列育人活動,極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為學校贏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重視育人隊伍建設的良好社會聲譽。三是開展“一院一品”創建活動。要求每個二級學院結合專業特點,創建院本特色的育人品牌,不斷提升育人的文化品位與思想格局。如新年詩會、民族技藝傳承展演、中外學生交流活動周等,以品牌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思想境界。四是開展網格化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活動。每個教師都要承擔一定數量的學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分工到人,明確職責,為師生提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體現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當然,高職院校之間的實際情況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設情況也不相同。
總之,在產教融合模式下,高職院校要致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統籌協調好產業與教育相關雙方的步調,構建適應產教融合育人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確保社會主義育人方向和德才兼備人才培養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項光春.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2]馬樹超.產教融合:從示范到優質院校建設的主線[J].職教論壇,2017(1)
[3]陳志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涵、本質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