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蕾
【摘要】文章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依次對記敘文、說明文、古詩詞等文體教學進行了簡要闡述,認為教師要善于從紛繁的語文文本中建立起文體教學意識,關注閱讀文本的問題特點,落實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提高語文閱讀效率和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閱讀效率;文體特點;學科核心素養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面對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教師應如何取舍?如何把握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善于從紛繁的語文文本中建立起文體教學意識,關注閱讀文本的問題特點,落實語言文字運用,提高語文閱讀效率和學科核心素養。
一、記敘文
記敘文是一種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包括敘事散文、小說與故事等,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基本特點: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故事性強,情節波瀾曲折,形象鮮活,內涵豐富等。下面以《小抄寫員》為例,簡述記敘文閱讀教學。
(一)透視事件,感悟形象
記敘文閱讀教學要抓住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展開,首先完成對文本的整體感知,透視文本記敘的主要事件,感悟人物形象。因為記敘文的核心要素是“人”和“事”。
《小抄寫員》教學可以以問題為載體,設計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透過事件,談一談敘利奧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總結:1.小敘利奧為了幫助父親養活一家人,瞞著父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堅持抄寫簽條,雖然被父親誤解,冷淡,但依然堅持著;2.關心體貼父母,主動為父親分憂解難。
(二)深挖細節,推敲詞句
一篇優秀的記敘文離不開細節描寫,細節是感知人物的重要路徑,也是深入解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挖掘思想主題的重要抓手,抓住細節,往往能夠起到牽一發動全身的效果;語言是傳情達意的重要載體,推敲詞句不僅有助于解讀文本,也有助于強化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
《小抄寫員》一文中的細節描寫也非常成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只需要抓住一個細節引導學生展開探究。例如:“他那白發蒼蒼的頭俯在敘利奧的黑頭發的小腦袋上面,看著那鋼筆尖在動?!边@個細節將父與子聚焦在一個鏡頭,“愛”溢滿整個文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細節,并闡明理由;語言的品味可以穿插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注重語言品味方法指導。例如這個細節描寫中我們就可以抓住“俯”進行品味。
(三)閱讀遷移,促使遷移
拓展遷移是記敘文閱讀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要基于文本進行合理的拓展,但是又要高于文本,促使學生進行學習遷移,不但要積累知識,還要學習生活化知識,提升運用能力。拓展遷移“點”很多,可以是文本主題、寫法,也可以是情節等。
《小抄寫員》的拓展可以圍繞主題與寫法兩個拓展點展開。例如回憶自己生活中最感人的一個親情細節,模仿本文人物描寫方法寫一個片段,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二、說明文
《語文課程標準》對“說明類”文本提出的閱讀目標是“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我認為只有后半句非常明確,即說明方法;“抓住要點”如何解讀?我認為要點應該是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包括說明對象及特征、說明文結構、說明順序與說明文語言等。下面以《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為例簡述說明文的一般閱讀教學。
(一)整體感知文本
說明文閱讀要遵循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細部解讀。整體感知主要把握說明對象、特征、結構與順序等,使學生整體上對說明文的框架結構形成清晰的認識?!峨娮佑嬎銠C與多媒體》一文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說明對象來了解文本從哪些方面的知識展開說明,再根據整體感知進一步探明文本說明的結構與說明順序,可以從復習說明文的一般結構、常見說明順序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分析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及其效果是說明文閱讀的重點,在教學中仍舊采用回顧一般說明方法及其說明效果進入,結合具體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握不同說明方法的獨特效果。如文中主要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還兼有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斑^去,媒體傳遞信息的功能比較單一……原來只能傳遞一兩種信息的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币痪渲饕\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一說明方法的效果除了結合語境外,還要解讀這種說明方法的獨特效果,起到“強調突出”的效果。
(三)品味說明語言
說明文語言也是一個重點,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生動與平實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峨娮佑嬎銠C與多媒體》語言生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例如“十八般武藝” “司令部” “信息高速公路”等,生動有趣,而且通俗易懂;語言的準確性主要體現在用詞方面,例如“電子計算機發展迅猛,差不多每十年就產生一代新的計算機”一句中的“差不多”,說明留有余地。
三、古詩詞
古詩詞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意蘊深遠的意象等,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小學古詩詞閱讀教學要基于詩詞文體特點,透過語言,理解詩意,緊抓意象,由景入情,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下面以《石竹》為例,簡要概述。
(一)借助朗讀,感知詩意
朗讀形式多樣,要體現出設計的層次感,每一次朗讀都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妒瘛返睦首x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讀讀順,二讀讀通,三讀入文。一讀,學生能夠將古詩詞讀準確,做到字準言順;二讀,能夠融入自己的理解,做到流暢,讀準句讀;三讀,體悟情感,初步做到抑揚頓挫。
(二)緊抓意象,由景悟情
《竹石》這首詩,意象比較集中,有“竹”“風”“青山”“破巖”,主要是圍繞突出“竹”這一意象,從石竹所處環境入手,通過分析“竹”這一意象感受“竹”的形象——剛勁、頑強、堅忍不拔,進而從“竹”到“人”, 感受詩人正直、高尚、百折不撓的精神。
(三)品讀詞句,升華情感
《竹石》主要抓住“咬定”“破”“千磨萬擊”等詞語進行賞析,不局限于某一些詞句,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方位解讀,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在品析詞句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升華情感,從詩人高尚的精神中汲取人格力量,從而受到思想與情感的熏陶。
總之,關注語文閱讀文本文體特點展開教學,是對語文教學的一種理性思考。小學語文文體也不限于以上三種,還有散文、寓言童話、現代詩歌、小說等,但體現了閱讀教學的一種新思考。只要我們專于教法,必將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為學生終身語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曉瑩.基于兒童本位的文體閱讀教學探析[J].教育評論,2015(08):146-149.
[2]陸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關注文體特點[J].教學與管理,2013(35):37-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