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核心素養和文化品格的來源進行追溯,分析了文化品格教學的現狀,并就在日常教學中,如何開展文化品格的教學提出合理建議,希望能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文化品格。
關鍵詞:核心素養;文化品格;文化意識
一、 關鍵詞核心素養和文化品格的來源
近三年,教育界被“核心素養”一詞刷屏,這是源于2014年3月,教育部在 《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里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要求將研制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核心素養”既包括傳統教育領域的知識和能力,還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核心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并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英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文化品格”這一高頻詞也逐漸代替課標上出現的“文化意識”,程曉堂先生曾指出:為了全面體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內外有關核心素養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現實需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文化品格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要素之一,是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和價值取向。
二、 為什么文化品格是核心素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反映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積淀。是文化的承載和表達手段。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文化自然成了語言的主要教學內容,文化品格提升也成為了語言教學的重要目標。
另外,根據Gardner(1972)的融入型動機理論,融入型動機是指個人學習外語時對語言本身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并希望可以融入所學語言的文化。執有融入型動機的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更能體會到樂趣,更易于掌握外語,并使學習更具趣味性和持久性。這與現行提倡的文化品格的培育不謀而合。
三、 文化品格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育在實踐中被過分強調英語的工具性,課堂上很多時候都是以講解語言知識結構為主,即使對文化有所涉及,也基本局限于淺顯的文化知識的介紹,而不重視“文化能力提升”和“文化品格培養”。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世界眼光,拓寬國際視野,理解文化差異,掌握跨文化溝通時所需的文化知識和交際策略,那么英語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種語言來了解世界文化,形成一定的文化品格,以便他們能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中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首先,英語教師要有一雙文化的“眼”,去發現我們日常英語教學文化性。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作為一門語言課程,英語課堂教學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具有明顯的文化屬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計劃地補充文化背景知識,解讀文化現象,介紹相關文化內容(如,飲食文化、節日文化等),發現典型文化現象。文化是語言中的文化,語言是文化中的語言,語言中遣詞造句、謀篇布局、文體格式,都是有著深深的文化烙印,一些看似很簡單的日常語言表達方式,如“a piece of cake, black tea”等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背景,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有一雙會發現文化的眼睛,例如,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8B Unit 4 A good read給同學們介紹一本好的讀物,這個單元涉及到很多與英語文學相關的經典作品,Reading給大家介紹了《格列佛游記》,Integrated skills談到了《哈利波特》,Study skills給大家推薦了《金銀島》,教師可以將這些經典作品例為本學期的課外讀物,為課堂教學服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注重文化滲透,提升文化品格。
其次,英語教師要有一顆文化的“心”,能感受、理解隱藏在文化背后的語言。為了更好地理解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我曾經做過一個微課,通過美國電影《瘋狂動物城》里的主人翁Judy 和Nick在英國的一些經歷作為情境導入,引出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這一話題,通過他們的不斷探索和發現,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有著詞匯,拼寫,語音和語法方面的區別。在提升學生文化品格這條道路上,教師應該發自內心正確地指導和引領,學生才能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品格。
最后,英語教師需要具有一個文化的“腦”,能發現、分析、反思、評價和批判語言中廣泛存在的文化偏見、文化定式和文化現象。教師要以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參加課堂教學活動,利用趣味性、真實性的教學材料來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溝通活動。跨文化交流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也是思想上的交流,更是文化上的交流。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提我們學校的英語節了,去年11月,我校舉辦了以“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為主題的英語節活動。活動首次打破學科壁壘,聯手校足球專項組,開展以足球為主題的電影配音,我來申辦世界杯演講、海報作及作文比賽,真正實現了以語言為載體,用語言來做事情,在活動中提語言的運用能力,培育了文化品格,實現了跨文化傳播。
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英語語言知識,更要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教師只有正確地指導和引領,教學的效果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教育教學的影響力才能更廣,更深,更遠。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D].課程·教材·教法,2016.
[2]武和平.作為核心素養的文化意識培養及文化教學[D].英語學習,2015.
作者簡介:
王群麗,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雨花臺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