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春
【摘要】翻轉課堂貼合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為我國的教育信息化事業增添了勃勃生機。翻轉課堂將傳統課堂中的課上學習知識與課下內化知識進行了顛倒,表現為課下學習知識和課上內化知識,重視課堂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呆板性和局限性,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與過程,有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應用
一、前言
高中信息技術是高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的發展和提高,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也不斷變化,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現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需求。只有不斷對新型的教學方式和模式進行創新和探究,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因此,基于翻轉課堂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研究依然成為現今較熱的話題,而如何對其進行創新,已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深思的問題。
二、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是指把課堂內外的時間進行重新調整,將學習的主動權移交給學生。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能專注學習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能夠留給學生更多的課堂學習時間,使學生可以通過網上閱讀,聽播客,看視頻講座等方式進行獨立學習,并且在課后學生還能夠自主復習。翻轉課堂具有靈活多變、互聯網教學的特點。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進行豐富的在線課程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師講授的模式,有效促進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翻轉課堂具有視頻短小精悍,信息清晰明確,檢測復習方便快捷,學習流程重新構建等特點。
三、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
翻轉課堂是一種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限制的、創造型的教學形態,具體而言就是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在真正的教學活動中開始之前錄制教學視頻,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師對這一課程內容的講解,在課堂上學生和教師基于視頻教學內容,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完成課程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
在教學理論中,教學活動被分為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接收到教師對相關課程知識的講解信息之后,課后再對相應的知識進行內化活動。翻轉課堂的教學形態是與之完全相反的,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學中的知識傳授活動可以在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相應的知識內化活動轉移到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上來。這種完全顛倒的教學形態也是翻轉課堂名稱的由來。隨著教學的內容也開始發生變化,課堂真正變成教師和學生知識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運用等。這種對知識內化過程的重視,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應用能力有更好的認識,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我國翻轉課堂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現狀
可以說,翻轉課堂在我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面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我國早期翻轉課堂運用的案例主要是1998年山東杜朗中學的嘗試。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促進了我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近年來,在規劃教學、教育改革、優化教學等措施推動下,我國翻轉課堂的發展和探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例如,江蘇省木瀆中學提倡的自主學習模式就可以體現翻轉課堂的一些理念。2011年,聚奎中學率先引進了翻轉課堂的模式,并且逐漸應用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課堂上。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學習,如移動終端設備等,在學校的網站上進行教學視頻、教學習題的學習。翻轉課堂的模式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了課堂之外的時間,并且在學校的學習平臺上,學生之間還能進行交流,相互學習。同時,在學習平臺上還安排有教師值班,為學生解答不明白的問題。這樣的翻轉課堂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評價。可以說聚奎中學進行了一次極具影響力的教育改革,被譽為“我國翻轉第一校”。2012年,翻轉課堂逐漸在實驗中學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教學成果,提高了教學質量。例如:深圳南山實驗學校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微課教學,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及時通過互聯網傳遞給教師,使得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及時地、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解答,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在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魅力和鮮明的特征。
五、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翻轉課堂模式
(一)設計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原則
翻轉課堂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兩點。其一,以學生為主體原則。翻轉課堂實踐教學中,教師由解惑者、講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伙伴,其角色發生了變化,同樣的,學生的角色也發生了改變。教學的目的仍然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活躍課堂氣氛。其二,互動課堂有效性。互動課堂是指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探討的一種教學和學習的過程。在翻轉課堂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上,運用互動課堂的形式成為關鍵。教師運用更加專業的教學技能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配合學生學習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二)實施信息技術教學新模式,創新教學情境
首先,創新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上,應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應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其次,倡導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獲取和探究知識,積極主動學習高中信息技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主動地去解決和克服困難。例如:在文件刪除恢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并開展小組相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和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再次,搭建學生信息共享平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多數學生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信息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可通過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使得學生能夠分享自身的學習心得和經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endprint
(三)信息技術翻轉課堂課前、課中、課后環節
翻轉課堂課前環節主要包括設計教學計劃,制作視頻,自主學習,自主檢測四個步驟。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使得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能及時地向教師請教,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其一,教學計劃主要是對整個課堂的設計,教師應設計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計劃,包括解答疑難、自主學習、學習檢測、目標、內容、課時、教學內容等。其二,制作視頻。視頻能有效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視頻的制作,如可以制作一些渲染師生情誼的視頻,促進師生情誼的進一步建立,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視頻一般的時長為5-10分鐘,時間過長會影響其他內容的教學。視頻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下載,也可以自己制作。其三,自主學習。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的節奏、時間、學習能力、認知風格、學習習慣等獨立查閱書籍和觀看視頻,從而有序、合理地進行學習,充分利用學習時間。其四,自主檢測。自主檢測是指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知識點的檢測。
翻轉課堂的課中環節主要包括概括教學內容,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三個流程。首先,概括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以學生為本,主要有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等,并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記憶力。其次,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問題,這時候教師應給予充分的時間來解答。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問,樹立學生的信心,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再次,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啟發,使學生能獨立地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實在不明白的問題,教師再給予幫助,從而更好地引導、啟發學生,提高學生獨立實踐的能力,從而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課后環節也可以說是處理課堂之外的實踐。實踐表明,在課堂之外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教師在課堂外可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在通過移動終端進行課后的學習和復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能夠積極主動勇敢地向教師請教,從而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六、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論述得知,翻轉課堂對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對翻轉課堂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對我國翻轉課堂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現狀進行了分析。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設計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指導信息技術翻轉課堂課前、課中、課后的設計。望此次研究的內容能夠對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郭衎,曹一鳴.高中數學課程中信息技術使用的國際比較——基于中國等十四國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05):119-125.
[2]袁海輪.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隱性分層的教學研究——“隱性分組、異質建組-分層備課-分層施教-分層練習-分層評價”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05):11-14.
[3]魏海鳳.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制作電子相冊為主題[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15):95-96.
[4]吳燕.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以圖像的拍攝藝術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2(13):75-77.
[5]劉偉善.基于項目學習的高中創客教育課程教學實踐研究——以“智能生活創客入門”課程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17,5(01):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