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中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迅猛普及,人們已經習慣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移動終端進行在線學習或從事其他生產研究工作。借助可移動設備進行在線學習,學習者可以獲得更廣泛的學習機會,從而拓展、豐富和強化課堂內的教學。
【關鍵詞】移動學習;現代繼續教育;教學設計;原則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7年1月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占上網總規模的95.1%;其中使用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到9798萬人,占在線教育總規模的71.19%,較2015年增長了84.8%,是增長最迅速的互聯網應用之一。使用移動設備進行在線學習,已經成為現代繼續教育的一種新形態。
一、移動學習的特性
移動學習是一種在移動計算設備幫助下的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展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有效呈現學習內容并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它是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和現代教育三者有機結合的產物,相對傳統學習和網絡學習有如下特性。
(一)移動性
移動學習主要使用支持無線功能的筆記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DA)等可移動的終端設備,突破了有線網絡的束縛,可隨時隨地連接互聯網,具有靈活便攜、方便移動的特點。移動通信技術水平的發展,3G、4G網絡的普及,為移動學習的網絡連接提供了更快的速度;同時,移動設備的功能也在不斷增強,并且體積在不斷變小,使得學習者可以更方便地攜帶。
(二)碎片化
移動學習的碎片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習時間的碎片化,二是學習內容的碎片化。學習者可以利用移動終端集中時間學習,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例如乘車、候機等零散時間)進行學習;可以集中完成一個教學單元成體系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每次學習一個知識點。
(三)自主性
移動學習的學習者需要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文字、語音、視頻等教學資源的獲取,參與在線學習、答疑以及交流互動。移動學習對于在職學習者的幫助更明顯,他們可以不再受限于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接受學習,能夠更加自主地安排生活、學習和工作,充分緩解工學矛盾。
(四)個性化
在當今信息社會中,傳統的班級式教學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個性化學習已經成大家普遍追求的方向。移動學習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專門的、個性化的教育服務,更好地實現個性化學習。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喜好、需求和空閑時間情況,自主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進度,充分享受個性化教育帶來的便利。
二、移動學習教學設計
移動學習教學設計側重于更好地支持學生的學習,而不是更好地支持教師的教學。它是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充分發揮無線移動技術或者無線網絡技術的優勢,對移動學習的教學環境進行創設,對移動學習的教學活動進行規劃與組織,對移動學習策略和學習資源等進行設計開發,并采取適當方法對教學效果加以評價的完整過程。其主要特點有:貫穿教學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建構性和社會性;充分發揮移動技術的優勢,體現移動性;以學習者為中心,體現人本主義。
三、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的建構
基于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從屬于以學為中心這一教學設計模式,其主要理論基礎就是建構主義思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并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以建構主義為指導的教學設計主要遵循如下原則: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支持“教”);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而非完成教學目標)。
四、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移動學習從總體上應遵循上文從建構主義角度提出的這些教學設計原則,但這些原則多是宏觀上的,從整體上對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進行指導和制約。由于移動學習本身具有一些獨有的特點,上述原則必須結合移動學習本身特點加以細化。綜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具體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教學目標要盡力量化并隱含于教學內容中
移動學習者以移動狀態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方式為主。由于現有移動呈現技術的限制,要求教學設計不能僅僅像傳統教學設計那樣對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明確規定并以明顯篇幅列于課程材料中,而更多地要借助練習小測驗等方法把教學目標分解量化,使學習者不僅清楚該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更能通過練習、測驗等方法檢驗是否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二)教學單元要短小但封裝性要好
移動學習的最大優點是學習者在最大程度上不受時空條件的限制,在有學習需求時能夠隨時隨地開展。但移動學習最大的缺陷是學習者往往面對真實的不斷變換的環境,并且很難保證像正規學習中那么良好的環境,干擾因素很多,學習也有可能被隨時打斷,而且用于移動學習的終端工具受現有技術條件限制,有計算能力偏低、屏幕較小等不利因素。面對種種干擾因素,學習者很難長時間保持良好注意力。這就要求移動學習中的教學單元要盡量小一些。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所學材料最好在30秒-10分鐘之間。這樣會提高學習者在沒有被干擾的情況下完成單元內容學習的概率。教學單元內容要短小精悍,這就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即單元內知識點的前后聯系如何處理。如果聯系太多,會沖淡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如果太少,又不容易把問題講清楚。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助超鏈接和導航技術,使本單元的知識點在得到很好封裝的同時,與其他知識點又保持緊密聯系。endprint
(三)教學資源要豐富
移動學習畢竟以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這種學習很多時候是非正式的,所以要在所學知識點保持短小精悍的同時,提供豐富的背景參考資源,不僅要有正式學習的課程,還要有大量的背景知識材料,而且要以各主題單元或問題為核心形成良好的知識網絡,提高學習的效果。
(四)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加強引導幫助支持
移動學習雖然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但教師等支持人員的作用不容忽視。在移動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仍然要借助移動通信技術等對學習者的學習加以引導,特別是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支持,以提高學習質量。這就要求教學平臺要高效率支持交流交互,以使學習過程順利完成。
(五)要充分考慮不同移動終端工具平臺的要求
在移動學習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移動終端工具的不同種類、不同性能對移動學習環境創設、策略設計、情境設計、資源設計與開發等各方面帶來的影響與制約。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情況下,支持的終端平臺盡量要多,并且系統平臺的人機界面要友好,因為移動終端的可用性會直接影響到移動學習的最終效果。
五、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的要素組成
教學設計或稱教學系統設計,是利用系統方法,確定教學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評價結果的一整套方法步驟,表現為一定的流程。目前,影響最大、應用最廣的一種基本的教學設計過程是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模式,包括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五個核心要素。本文在已有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成果的基礎上,從這一基本模式出發,將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分為前期分析、學習環境創設、資源設計與開發、活動組織與實施、教學評價、項目管理六個部分。在這一設計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在項目管理控制下實施。為增強模式可操作性,每個部分又由幾個小環節組成,將其進一步細化后,如圖1所示。
六、總結
隨著移動學習在現代繼續教育中的大規模應用,移動學習的內容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日益突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于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應該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合理運用課程特點和教學設計模式,為課程量身定做適用于課程的移動學習教學模式。相信通過不斷總結歸納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并將其應用于現代繼續教育改革當中,移動學習一定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海棋.M-learning研究綜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5(08):14-17.
[2]王玨,趙呈領,張朝華.移動學習及其實現的幾個問題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9(04):6-8.
[3]周紫玲.移動學習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原則與價值[J].繼續教育研究,2015(09):117-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