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麗??
摘要:現階段初二體育教學中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創新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共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進而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團結進取精神,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運動能力。
關鍵詞:初二體育教學;合作學習模式;實施
一、 前言
以往初二體育教學中教師直接將體育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灌輸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致使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學生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缺少主動性,沒有合作學習意識,學生不具有團結協作的能力,無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致使學生學習效率不高,難以快速掌握運動技巧,導致體育教學效率低下,對于這一教學現狀,以下文章提出了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從而解決存在的問題。
二、 初二體育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要求初二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依據學生個體差異,將學生分為多個合作學習小組,使每個合作學習小組中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度,既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又增強學生合作意識,使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更強。如:可以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排球比賽,學生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傳球,努力為團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并爭取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不僅鍛煉學生的傳球技巧,還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使學生具有奉獻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學生互幫互助、相互合作最終取得優異的成績,進而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主動合作學習體育運動技能,調動全體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不再被動學習,逐漸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運動能力,充分體現出初二體育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性。
三、 初二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
(一) 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
當前,初二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落實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依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個體的差異性、體育成績,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合作小組,進而做到合理分配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小組成員相互幫助、相互合作、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標,使每個學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努力為團隊爭取榮譽,使全體都能主動投入到合作學習中,更好地學習體育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既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逐漸增強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由此可見,實施合作學習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促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與同學相互合作學習體育教學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精神,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進度,高效掌握體育技能,逐漸形成合作學習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
(二) 以比賽的形式組織學生相互合作,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和運動能力
初二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合作學習體育運動作,發揮出每個學生的優勢和特點,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合作,進而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有效活躍了教學環境,也可以以比賽的形式組織學生相互合作,激發學生產生合作的欲望和熱情,如:可以指導合作小組進行足球比賽,在比賽中學生相互合作傳球,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加強學生合作和交流,在足球比賽中驅使學生產生合作的動力,并在共同合作下最終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進而積極主動投入到合作學習中,各自完成相應的任務,進而有目的地學習體育,并通過開展體育競賽,既使學生快速掌握踢球技巧,又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和運動能力。
(三) 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評價,提高小組成員體育運動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初二體育教學中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之后,要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評價,評價每一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綜合評價每一位學生,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評價,使合作小組成員清楚自身的優缺點,針對自身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并總結出合作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在下次合作中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同時,對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優異的表現,教師給予恰當的鼓勵和贊揚,加強學生合作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對合作學習感興趣,積極主動與同學合作學習體育運動技能,而對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犯的錯誤,應耐心地加以引導,傳授給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方法,要求合作小組成員應做到分工明確,全面考慮到集體的榮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更加注重相互的配合和協助,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從而提高小組成員體育運動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初二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規定,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多個合作學習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組織學生相互合作學習體育教學內容,逐步增強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快速掌握體育運動技巧,既提高合作小組的運動能力,又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伊軍,汪寶.初中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實施策略[J].中國教師,2016(S2):138.
[2] 王崢嶸.合作學習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考試(教研),2015(03):102-103.
作者簡介:廖麗麗,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