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教學作為新時代下的新教學模式,一直受到了廣泛的重視。我校為打造高校課堂,全面推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人在高一生物教學中積極參與翻轉課堂教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本文就以“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為例,對“翻轉課堂”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當前教學模式條件下大多數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主動性,他們在學習中拒絕接收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于新的信息化教學途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供符合學生學習要求與特點的教學服務工作,提出了翻轉課堂的概念。翻轉課堂不但符合與時俱進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能夠為這種教學理念提供豐富的流程與教學資源。作為一種基于多媒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不但將傳統課堂翻轉過來,同時也實現了“學生先學,教師后講”的新型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下面以人教版生物二第六章第一節內容“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為例,設計了翻轉課堂教學環節,并在班級進行實施授課,下面將從教學分析、設計思路、實施過程等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教學分析
在高中生物“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課中,其是建立在前面已經學習了NDA分子結構以及遺傳信息復制的基礎條件下,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基因和遺傳信息的聯系的理解水平而安排的教學內容。同時,作為后續“遺傳規律與基因突變”的教學基礎,本課也具有一定的承前啟后的教學作用。在本節的教學活動中,其核心是要求學生掌握遺傳信息的轉錄與翻譯過程,同時建立起一定的基因思維,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創設良好的條件。
二、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中的應用
(一)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設計思路
根據當前生物課堂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本課可以分為課前學習、課中處理以及課后反饋三個不同的組成部分。
第一環節是課前學習。首先,教師在上課前通過上傳微課的方式與學生分享教材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制作學習任務清單且切實發放到學生手中。然后教師通過及時查看學生提交的任務單與自測卷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薄弱環節,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同時適當調整教學設計目標,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計劃的輔導計劃,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設計隨堂檢測試卷。第二環節是課中內化,是合作探究。首先學生根據閱讀教材和觀看微課來敘述本節基礎知識,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進行板書,展示出知識的概念圖。難點內容通過課件展示,幫助學生理解。然后由小組內討論解決微課習題中個別學生做錯的習題。老師在學生討論后進行檢查。再次是課堂上合作釋疑。教師在課堂任務單上設置一系列問題,由組間合作解決,使知識拓展,老師解決全班學生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并適度拓展和延伸疑難問題。第四是練習鞏固、自主糾錯。老師在課前準備的《隨堂檢測》在教學內容完成后用APP推送給學生。學生完成相關練習,并觀看答案詳解,進行自主糾錯,以鞏固所學知識。在第三個環節中,主要目標是要求學生及時反思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歸納總結出相應的學習方法,以便于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在課后評價中也要完善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包括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學目標方面的評價工作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視頻以及針對性訓練等環節的評價工作。
(二)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過程
1. 課前任務布置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時的針對性,教師應該通過設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構架一個完整的學習支架,通過本節的學習設計內容與課前任務單確定學習目標。任務單內容包括:課標要求、學習目標、已學知識復習的知識鏈接、觀看微課和閱讀教材后的新知識填空。如:RNA的組成結構及分類、遺傳信息的轉錄、遺傳信息的翻譯、密碼子、自主學習成果評價如完成微課后的習題、反饋你的收獲與困惑、請同學們在討論區發主貼談論。
2. 課中知識內化
教師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學生通過看微課和教材敘述自學到的基礎知識,教師進行板書,展示出知識的概念圖。難點內容通過課件展示,幫助學生理解;組內討論解決微課習題中個別學生做錯的習題;小組討論課堂任務單上不同問題,由組間合作解決,如為什么RNA適于作DNA的信使呢?DNA上的遺傳信息是怎么傳給RNA的?翻譯的實質是什么?mRNA上的堿基與氨基酸之間的對應關系是怎樣的?什么叫密碼子?密碼子有什么特點?密碼子的簡并性對生物體的生存發展有什么意義?游離的氨基酸是怎樣運送到合成蛋白質的“生產線”上的呢?氨基酸是怎樣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合成蛋白質的?老師解決全班學生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并適度拓展和延伸疑難問題。教師用APP推送給學生《隨堂檢測》,學生完成相關練習,并觀看答案詳解,進行自主糾錯。
3. 課后評價反饋
首先,教師在課前分析學生自學環節的在線討論情況,批改課前任務單、教學視頻附帶習題得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了解學生掌握該節內容的情況。在教學環節中要著重觀察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及回答問題的熱情,最后通過學生獨立完成的隨堂檢測卷來了解學生對于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有關遺傳信息轉錄以及翻譯相關題目中,只有十幾名學生拿到了滿分,其他學生則不同程度丟分,不過整體來看,大多數學生都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完全掌握了基礎知識,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三) 課后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使我更加了解翻轉課堂,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教學手段。在翻轉課堂的環節設計之前,應該做好翻轉課堂生物教學可行性分析,包括“基因指導蛋白的合成”的教學資料整理與教程編寫,在教學中同樣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所以應該加強自我反思與改善,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有效的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三、 總結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推翻傳統教學,其沒有否定傳統教學的優勢與特點,是一種通過形式轉變來打破常規,提升傳統模式教學效率的新型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打破傳統課堂中學習的局限性,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最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
[2]尚建科.“遺傳信息的翻譯”教學設計[J].生物學教學,2012,1.
[3]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5.
[4]高鈞.我們要建設怎樣的課堂[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7.
[5]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2(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
劉素蓮,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紅旗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