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舞娟
【摘要】基礎教育時期,語文教學的重點教育基礎,其實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話語溝通。這一階段語言溝通的結果,直接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質量和效率,是決定教學目標能夠實現的重要基礎。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溝通的順利進行,是依據課堂教學活動為主。本文從現今教育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學老師與學生話語的代溝發生原因著手,圍繞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互動話語溝通的技巧,展開詳細分析,為今后專業人士進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師生互動 話語溝通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056-01
我國現階段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活動,有很多問題。不科學的師生互動,嚴重阻礙了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分析師生互動話語代溝形成的因素,是現今教育工作者主要關心的問題之一。語文教學要求教師要有高素質的語言組織能力,所以,語言互動要實際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要求,必須運用多元化的呈現手段,凸出老師與學生互動的即時性與多樣性,不管是語言組織能力,還是所選擇詞語,都要結合學生實際的能力水平,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造成師生話語隔閡的原因分析
(一)傳統講授方法的限制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約束,在基礎教育時期,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偏向老師為主的單向講授模式,這種傳授模式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存在著眾多不利影響。在傳統的講授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很少,教學內容僅限制于課本以及教材,在固定思維的約束下開展教學,不管在授課方式還是講授技巧上都比較枯燥、乏味[1]。因為欠缺教學的反饋信息,長久下去,學生積極性不能得到發揮,課堂教學的效果事倍功半。
(二)對語文教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小,自制力低,在課堂學習中,經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發生,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忽略對學生年齡的重視,將教學重點放在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能真正融入到課堂活動中,對課堂互動的實施效果造成制約。所以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除了知識內容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話語溝通的意識進行強化,使課堂效果在雙向互動交流中,快速提升。
(三)單一化的互動手段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語文教學對老師的主導地位依賴過度,在教學的互動以及話語的溝通方面,也受課本的知識以及教師的行為制約,這些都嚴重阻止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師生話語的溝通和教學的互動,主要表現在默寫和背誦以及提問等方面。單調乏味的教學互動手段,對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有效展開大有不利[2]。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話語溝通技巧
(一)話語溝通的強化
采用課堂提問形式,強化師生話語溝通,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化入手,及時對提問作出答復,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回答正確答案的思路。此外,要建立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在學習《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時,老師圍繞曹沖稱象的實際步驟,運用石頭、水盆、電子秤和玩具大象等道具,進行模擬,使學生了解稱象的方法以及步驟,并大力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設計出更加完善的稱象方法。不僅增強師生感情,也能讓學生各抒己見。
(二)為學生創設語言表達平臺
搭建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以及學生互動話語溝通極為重要。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提前備課,對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前了解,圍繞重點內容開展提問設計[3]。按照由簡單到復雜以及循序漸進的方式,針對每個學生層次高低不同的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完善,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加以肯定。
(三)體現語言表達形式的豐富多樣
在話語溝通的過程中,避免乏味和枯燥,保證語言描述的生動和形象以及熱情,對語言溝通的動態感大力提升,從基礎上提升師生互動的效率。針對課堂氣氛營造方面,利用對語氣與語調的調整,展現師生話語溝通的技巧,保障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從“話語隔閡”到“話語融合”的轉變依賴于師生之間良性話語互動的有效開展,這是當前小學語文生成式教學的必然要求,同時對于課程教學改革也是重要的補充。值得注意的是,有效的話語溝通并非是單純服務于課堂教學氛圍,而是立足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更加有益于師生互動的全方位實施。
參考文獻:
[1]江潔.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J].考試周刊,2015(A1):43.
[2]張雪平.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有效話語溝通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3):124-124.
[3]謝向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有效話語溝通[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5(3):77-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