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不斷地深化,越來越注重素質教學的高效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修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有目的的進行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實施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讓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其中,重點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讓課堂教育像東方明珠一樣,照耀著每一名學生,指引他們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關鍵詞:師生關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新的小學課程教學目標中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注重實踐性,加強師生之間的關系,做到寓教于樂。所以,小學數學教學要注重實踐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悅,活學活用知識,在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方式,以及實際動手操作技能,來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讓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五年級是小學學生最后階段的學習,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小學學生的心理或身體發展相對處于比較平穩的時期,各方面素質有所提升。因此,在小學五年級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教學計劃,多鼓勵和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來激發其對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在此,淺談下如何提高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一、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創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就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要耐心的指導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勇于去解決問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鼓勵學生不懂就要問,讓師生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友好的、民主的新型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很好的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亦師亦友關系,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的輕松和自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教師重點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技能和技巧,建立數學思維方式,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目標效果。其中,教師也要不斷的提高數學素養,提升個人的教學魅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 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明確創設情境目的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情況,來創設一些生動而有趣的教學情境,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小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教學《秒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奧運會開幕式倒計時的畫面或者運動會比賽時間讓學生學習數學,讓學生認識倒計數5、4、3、2、1的計時單位就是“秒”,使學生對學習的數學知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通過這種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來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 情境設定貼近生活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實踐性、實用性,避免泛泛的空大,這樣就會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再結合學生生活的環境來創設,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技能的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 情境模擬重在參與
教師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能力,以及在操作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數學思維方式,這些都需要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激活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具備一種“激情”,讓數學學習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三、 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操作能力
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體現出數學本有的價值。所以,在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貫徹這一目標,讓學生認知到數學學習是為了實際應用的,在數學課堂教學圍繞實際應用來展開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這就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如何使用比例計算”時,教師可以帶學生到操場上,讓學生測量出一棵樹的高度,這時學生就會提出如何測量,多數學生會因為樹的高度,會提出無法測量,除非爬上樹,這時教師要引出比與比例的計算,充分說明計算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比與比例的計算的積極性,這是一個不錯的導引情境。
再比如,在教學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際植樹,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情境的創設要巧妙一些,難易程度適中,便于學生能夠及時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植樹中學習知識。教師可以設定植樹問題,讓學生從種植小樹來解決問題,得出答案。學生在100m的小路上種植小樹,每隔5m栽一棵樹(兩端要栽),問:學生一共可以種多少棵小樹?其中,教師可以分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加強學生集體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步驟進行,在20m需要幾棵小樹,以此類推30m、40m、50m等等,這時,就會有學生很好解答出答案,完成教學的目標。
通過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是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做到寓教于樂,來達到教學情境創設的效果。
總之,在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吸收和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加強自身的知識素養,完善知識結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使用現代設施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建立平等的、友好的、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多關心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耐心的解決其中問題,做到亦師亦友,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的釋放個人的天性,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發展,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真正發揮出學生學習的潛力。
參考文獻:
[1]孫慧禹.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J].才智,2011(18).
作者簡介:歐陽秀春,福建省龍海市,龍海市程溪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