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翰
摘要:本文就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進行了收集、整理、歸納、總結,并提出了有關把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代入到高校聲樂教學當中的創新與研究。
關鍵詞:土家族音樂 演唱技法 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0-0107-02
恩施地區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高山眾多,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他們行走在大山之中,對話基本是喊話,為了能準確的傳遞出自己的信息,山民們運用歌唱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在這種情況下造就了他們獨特的山民歌特點,經過無數輩山民歌演唱者的改良,形成了一套恩施土家族山民歌獨特的演唱技法。而筆者的創新研究主題就是推廣、發揚、創新,把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的演唱技法推廣到高校聲樂的教學當中去,把這么優秀的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發揚起來,讓更多的高校學生學習,從而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充實自己,也讓恩施土家族山民歌演唱技法發揚起來。
一、結合土家族山民歌演唱技法對高校聲樂教學提出建議
如今,我國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各民族文化漸漸融入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來,作為各個高校,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們,應當順應時代,積極的把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學當中去,讓學生們認識,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作為研究土家族山民歌演唱技法的人員之一,筆者認為,土家族山民歌有許多可以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當中去的。
“打喔火”演唱技法。“喔火”,主要是 u、o的轉換。我們都知道,聲波是通過丹田氣吹動聲帶的振動,音波先到喉部再到口腔,隨著咽部、口部形態的改變,隨著共鳴腔的改變,其音色也隨之發生變化。比如當演唱者發a或o兩個母音時,嘴是全開的;發 e、i兩個母音時,嘴是半開的;發 u母音時,嘴是撮合的。總而言之,每個發音都有與之相對的口型。u母音逐漸向o母音變化時,這個轉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隨著口型的變化從胸腔共鳴為主逐漸轉化為頭腔共鳴為主,這主要是因為鼻咽是演唱高音的主要通道,為了讓聲音更具有穿透力,可以傳得更遠,經過鼻腹部的丹田氣息支持,逐漸向上到達胸腔,然后再通過咽腔產生頭腔共鳴,必同時你的口型發生變化,演唱位置前移至外嘴唇,雙唇搓攏,舌位提高,使聲音聚集在一個點上。學會了“喔火”的演唱技法,聲音將更有穿透力,可以更加自如地“喉底轉換元音”,久而久之,喉部肌肉形成了記憶,學生在演唱方面會有極大的提高。
“鬼音”演唱技法。山歌手通過運用頸部用力這個動作可使得舌骨向后上方移動,這有利于咽部形成發音管。一些能夠熟練地把自己的咽部形成“發音管道”的山歌手,可以隨著演唱音高的逐漸升高逐漸變換自己的發聲管道,把你的“發音管道”變細,使得氣息流速加快,對聲帶的沖擊力度和發音的機能是成正比的。這時聲帶的振動是邊緣式震動,不管音多高,聲帶始終參與發音。“鬼音”演唱技法的學習,可以使男生的真假音轉換更加流暢,更加的細致,同時不會因為音域的問題無法完美地詮釋好作品。
通過這兩個舉例不難看出,土家族山民歌演唱技法可以使得聲音更具有穿透力,高音更加夯實,更容易學會“真假音轉換”。通過山民歌技巧的學習,使得高校音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是對傳統美聲、傳統民族的演唱技法的一種補充、拓展。
二、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結合高校聲樂教學的創新研究
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主要在于真、假、混聲三種演唱方法相互轉換,而在高校教學中真假音轉換,以及真假混聲在教學中是比較難克服一大難題,在這一點上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做針對訓練。
真聲方面:真聲是人類最基礎的一種發聲方法。恩施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里的真聲主要常用于低聲區,用最自然說話的感覺去發聲,通過發聲時聲帶整體的震動,來實現演唱的牡蠣,聲帶主要為橫向振動,這種演唱方法并不太要求呼吸的深淺以及控制。真聲演唱方面,由于演唱技巧方面并沒有過多的參與,純自然音色,所以音域不會太寬,一般來說最高音會在g2左右,這樣的演唱方法可以多加運用的高校的聲樂教學當中去。因為大多學生在演唱作品時,在低聲區真聲范圍內都用盡全力去演唱作品,這樣的演唱會很費力,高音的時候由于聲帶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導致后期肌肉麻木對聲帶的控制變差,從而無法完整的演繹作品。
假聲方面:假聲就是通過自我意識的控制,使聲帶只有部分震動產生的聲音。它的特點是聲帶局部震動,頭腔共鳴較多,由于胸腔用到的氣息也相對較少,所以更加的省力,又可以拓寬自己的音域。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假聲多用于女生的演唱之中,男生運用較少。
混聲方面:山民歌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混聲也屬于假聲,混音是聲帶有一小部分不參與震動,所以聽起來和真聲相似。我們高校中的“哼鳴”唱法就屬于混聲唱法,結合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總結得出,高校教師在教導學生練習混音時,身體要直,胸腔要開,控制聲帶局部運動,聲音主要走的時鼻腔與頭腔。在真假聲混合的教學方面,建議各高校可以參考上述的“喔火”唱法以及“鬼音”唱法,這兩個演唱技法也可以運用到平時的練聲當中去。“喔火”唱法可以拉長你的后咽壁,抬高軟腭,下拉喉頭等好處;“鬼音”唱法可以提高你的音域,使你的聲音穿透力更強,胸腔打開。
由于演唱方法的轉換,在許多問題上也會有些許的不同,如:
共鳴方面: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最開始的目的是相互傳遞信息,所以他們演唱技法頭腔、鼻腔共鳴運用的較多,優點是穿透力更強,增加高聲區音色的美感缺點是與現在有些聲樂演唱技法會存在些許沖突,因人而異。
咬字方面: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對于咬字比較靈活、隨性,不拖泥帶水,而且比較親切。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特點是咬字為了接下來的演唱方便,演唱者把所有的字咬住一下就立馬松開,不會把所有字咬死。這一點和許多高校的聲樂教學理念是和諧的。
三、如何把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帶入高校聲樂教學中
(一)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融入高校的難點
高校教學方面:各高校教師從事聲樂教學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的的方法理論,不容易改變,思維思想已經隨著教學時間的增長而不斷固化,不愿接受新鮮的事物。
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影響力方面:由于恩施地區位于高山之中,許多演唱技法尚未開發,宣傳率低,人們對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不熟悉,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這就給我們的融入高校方面形成了比較大的阻力。
名師探究方面:就目前而言,由于專家學者對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方面研究比例較少,發表的期刊較少,專業方面的權威認定較少,比較不容易被廣泛人群所接受。
自身演唱技法種類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高山眾多且位于祖國西北部,相對而言開發較少,有許多優秀的山民歌演唱技法沒有得到搜集整理,專家對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的完善欠缺。
(二)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融入高校的解決方案
我們會請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這一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走進校園,為廣大高校學子進行講座,并單獨和高校教師開展學術交流會議,并親自實驗檢驗證明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對演唱的幫助,打開教師們固化的思維模式。且做好相關的筆記、錄像,吸取眾多教師意見不斷完善,改良。
我們會鼓勵、幫助更多的原生態山民歌演唱者走出大山,去參加比賽、講座等有利于宣傳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的活動中去。
我們會請音樂領域的專家對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進行完善、宣傳,使得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更加系統化,從而更有利于我們把恩施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演唱技法融入到高校教學中去。
四、結語
山民歌演唱技法是時代的主流,傳承優秀的山民歌演唱技法是我們當代各高校的使命,將含有土家族原生態山民歌的演唱技法融入到高校教學當中去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是令廣大青少年了解民間文化的一種途徑。對于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起到促進的作用,令民間文化在高校教學中發光發亮,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