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蓉蓉
摘要:歌唱教學時藝術類教學的一種,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應用趣味發聲練習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唱歌興趣,強化學生的發聲訓練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合唱教學實踐,對合唱教學中應用趣味發聲的策略進行了闡述,旨在培養學生興趣,強化學生發聲的準確性,并為音樂教育提供相關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合唱教學 趣味發聲 變聲期 內容設計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0-0112-02
在傳統合唱教學中,教師多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無法對學生的愛好、興趣等進行引導,導致教學效果明顯不佳,甚至存在學生偷懶的情況。趣味發聲是歌唱教學中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調動學生合唱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進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提高整體的合唱教學效果。
一、初中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變聲期阻礙合唱發聲練習
在初中合唱教學中,由于學生處于變聲期,在合唱教學中若沒有給予高度重視,會導致學生出現嚴重的身體受損情況,導致學生在發聲連續中產生聲帶疲勞,使學生聲音沙啞,為此需要教師在合唱教學中給予重視[1]。
(二)合唱教學觀念存在滯后性
很多教師以及家長對合唱教學的認識程度不足,忽視了合唱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情操、協調學生關系的關鍵作用。由于教學理念滯后、教學目標不完善,在教學中存在形式主義弊端,無法滿足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的教學需要。
(三)學生對合唱的興趣性不高
在合唱教學過程中,受教學方法、練習內容影響,導致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在具體教學中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過于枯燥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參與合唱教學造成了嚴重的阻礙,無法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趣味發聲練習在初中合唱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一)趣味發聲在合唱教學中設計應用
在合唱練習中,需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興趣引導,并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合唱教學中對合唱方法、合唱內容進行創新,在設計階段將趣味發聲與知識教學進行內化,充分發揮學生在合唱教學中的主管能動性。在音樂教學中,還存在小初銜接弊端,在初中合唱教學中,需要對音階、音高等進行明確,并將趣味發聲與合唱教學進行融合,繼而實現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健全學生音樂品格的最終目標。例如,在初中合唱內容《黃河大合唱》的曲目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階段,充分發揮趣味發聲練習的優勢,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導入。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黃河的視頻,引導學生的情緒,能夠讓學生了解到黃河的波瀾壯闊,并能夠在合唱發聲練習中融入自身的情緒。例如,在1 13/5 /1 13/5/335/11的發聲練習中,以音階的方式進行音準發聲練習,對于提高學生對音高的準確把握具有重要意義。以《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這一曲目為例,趣味發聲練習更多的體現在教學內容導入部分,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變換對學生的稱呼,從“同學們”變為“少年們”,通過視頻教程讓學生再次深入的了解我們的祖國。在趣味發聲練習法應用過程中,強化趣味設計,以一種獨特的溝通方法、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的合唱訓練,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從整體角度出發,樹立完善的教學目標,在設計階段將發聲練習融合在具體教學中,以科學的趣味發聲引入練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練習過程中的情緒帶入,實現促進發聲的準確性,能夠在練習中掌握一定的發聲技巧[2]。
(二)針對性的練習方法的設計應用
在初中合唱教學中,不同階段、不同年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性格特點,每個學生愛好的音樂也大不相同,有很多學生喜愛流行音樂,有很多學生喜歡搖滾音樂,僅僅以教材上的合唱內容作為趣味發聲練習的依據,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合唱教學中應用趣味發聲練習法,若學生出現音調不準,音高不夠的情況,教師不要對學生進行批判,要找到造成此情況的原因,合理安排合唱的發聲訓練。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堅持趣味性原則,教師可以名列一些曲目,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合唱內容。在具體練習過程中,也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例如,在合唱教學中應用氣息發聲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氣息的科學應用,教師可以從站姿發聲教學中融合趣味發聲練習的方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站立,在腦門上貼上一張小紙條,要求學生利用氣息吹動紙條,看誰能夠保持氣息的均勻、悠長。采取此趣味發聲練習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氣息發聲的有效性,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色彩。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了解學生愛好性格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趣味發聲合唱練習,繼而實現對學生的發聲習慣、發聲方法等進行訓練[3]。
(三)強化趣味合唱發聲練習情感認知
在合唱教學中應用趣味發聲練習方法,需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明確,將學生認知與實際的發聲練習進行融合,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發聲質量,優化學生合唱效果的最終目標。由于不同的歌曲會展現不同的情感,在合唱訓練中應用趣味發聲法時,可將趣味發聲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例如,在《歌唱祖國》的曲目合唱教學中,需要融合學生的自豪之情,能夠展現團結的力量,看到祖國的繁榮以及富強。在趣味發聲練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抗戰時期的故事,并通過播放視頻片段,以音樂劇的形式開展合唱發聲訓練。通過音樂劇目的編排,為學生傳設不同的情境,要求學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中進行合唱發聲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發聲質量,強化學生發聲練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曲目練習中融合情境,并將學生合唱聯系作為旁白,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引發學生參與合唱熱情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實現提高學生合唱技巧,強化學生情感體驗的最終目標,是趣味合唱發聲練習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每首歌曲均帶表著不同的情感,有很多歌曲代表著思鄉、青春等思想,在合唱教學中應用趣味發聲教學方法,需要強化學生音樂情感與學生實際的相互聯系。例如,教師選擇一些比較流行的音樂,情感比較濃厚的音樂中,要求學生進行合唱,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在《水手》流行歌曲的合唱練習中,教師通過播放暴風雨的聲音,播放驚濤駭浪的視頻,為學生配置一些情境聲音,在趣味發聲練習中引導學生以沙啞、深沉的發音方式,完成整首歌曲的合唱。
(四)明確趣味發聲練習的要點內容
在合唱教學中,應用趣味發聲練習法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堅持因材施教的根本原則,能夠循序漸進開展趣味發聲合唱教學活動,并堅持發聲練習的靈活性原則。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具體合唱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階段化的合唱發聲練習方法,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合唱練習曲目的不同部分,通過對歌曲不同難度的掌握,實現提高學生合唱發聲效果的最終目標。另外,在合唱教學中應用趣味發聲練習法,教師要重視教學語言的科學應用,能夠在滿足學生練習興趣的基礎上,重視教學語言的感染力,能夠通過趣味發聲練習法引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強化學生的主觀感受,通過贊美教學法表達自身對學生的認可,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某合唱歌曲練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游戲發音訓練的方式,以小組為競爭對象。在競爭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激勵以及贊美,能夠在趣味競爭練習中提高學生的合唱發聲技巧,提高學生音階、音高、音準發音的科學性,繼而通過合唱教學健全學生品格,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使其能夠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需求[4]。
三、結語
總而言之,趣味發聲練習在合唱教學中的應用,對優化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合唱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基于現階段的合唱教學,教師要掌握趣味發聲訓練教學的方法,并在具體教學中充分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合唱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健全學生品格、陶冶學生情操的課程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柏諾雪.淺談課堂合唱教學中的“加”與“減”——以《踏雪尋梅》二聲部合唱教學為例[J].黃河之聲,2018,(05):70.
[2]張莎,魏瑩瑩.論課堂合唱教學對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3):101-102.
[3]王潔.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黃河之聲,2016,(10):37.
[4]韓再紅.合唱課中的地域民歌傳承——以山西師大音樂學院山西民歌合唱教學為例[J].中國音樂,2016,(01):25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