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維
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肩負的重任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動腦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是對疑惑的發問,也是對知識的深入解讀,這種“提問題”的意識培養在數學學習中尤為重要。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質疑是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極大地調動起來,是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作為課堂的參與者,會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和印象,有利于初中數學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提問題;意識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地在意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在數學學習上有一句話——“問題是數學的核心”,只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提出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全面調動出來,所以在當下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發出質疑的勇氣。一切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在有問題提出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想要擁有一個良好的數學思維,就應該先培養學生勇于提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提問題”的意識
在培養“提問題”意識方面教師是否會合理地引導學生和把握恰當的時機很重要,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營造民主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才能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在良好的氛圍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滲透式教學,在新舊知識的結合與碰撞下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應該先加以肯定之后以小組結合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即使有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但是教師對問題的否定和推翻容易造成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導致對有疑惑的地方不再發聲,這樣一來就打消了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也不利于養成這種勇于質疑的意識。比如,在學習函數這一章節的時候,由于幾種不同類型的函數相互之間是有關系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授課的時候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自主探尋與其性質相反的函數類型,并在推導的過程中得出新函數的呈現形式,在自主探尋和推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學生組內的討論時間過后再由小組代表面向全班提出問題以及發現,在氣氛輕松活躍的小組課堂形式下可以調動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的
意識。
二、養成“提問題”的習慣
在課堂上教師有意識的培養下學生已經形成面對數學的新知識提出問題的意識,意識的培養之后就要逐漸培養學生提問題的習慣,養成習慣的前提和基礎就是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境。新課標中對初中學生的數學要求就是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之后還要留有剩余時間結合當堂所學的新知識或者結合以前的知識創設一個特定情境,在情境下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之后進行解答。數學教學的核心就是問題教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前行的動力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情境下的提問不僅可以讓學生激發學習的熱情,還能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比如,在學完三角形、矩形知識模塊的時候可以“就地取材”,A、B兩地相隔180米都有噪音并且噪音的半徑分別是150米和200米,那么學校應該至少在距離A、B連線中點多遠的地方建校才能不受到噪音的影響,這樣的情境既符合現實生活又結合所學知識,學生自然愿意接受特定情境下的“提問題”,這種情況也和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學生課余時間碰到類似的情況便會有提出問題的習慣。
三、提高“提問題”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前期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已經能養成自主“提問題”的習慣,那么接下來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步就是提高“提問題”的能力。在接觸到新知識的時候是最容易產生疑問的時候,這時候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還要在課下根據課堂內容延伸出新的疑惑,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的知識得以鞏固,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問題分類,分為可以自己解決的和必須向他人求助的,在課下針對所學知識存在質疑的可以先通過查資料和自主探索得出結論,之后再有質疑再獨立解決,這是一種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有難題可以在課堂上教師的幫助指引下與組內同學進行探索得出答案,在面對其他同學提出的難題時可以自我梳理知識,也可以查漏補缺。在“提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改變已有問題的屬性或者逆向思維來提高問題提出的能力,在已有問題上的屬性改變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是多種類型的融合。比如,在四邊形教學的問題上,學生可以將四邊形改成特殊四邊形或者將四邊形改為三角性進行不同問題的自我探究,也可以對已知命題的逆命題進行驗證,看是否成立或者性質是否相似。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一改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有意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發出質疑,要以鼓勵的態度讓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少變多,通過意識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和提出問題能力的提高之后再讓學生的問題由多變少、由雜變精,在問題不斷變少的過程中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維能力形成的過程。在學生數學思維全面發展的同時也是創造性思維形成的時候,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全面提高。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