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很多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不是很感興趣,積極性和主動些都不強,對思想政治課態度極為冷漠,思想政治課成為了大學生逃課的“首選課程”。分析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冷漠的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課 冷漠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039-02
當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普遍存在著冷漠態度,認為學不學一個樣。多數學生都無法認識到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認為,思想政治課對今后的工作就業沒有幫助,對大學生長遠發展沒有幫助!他們學習思想政治課的主要目的,主要是為了考試成績,從而獲得學分、順利畢業。于是,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逃課現象嚴重,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話語:“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大學生,逃課必逃思政課”。
簡而言之,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冷漠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導向的影響
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用人單位更重視受聘者的業務能力而不是思想品德。而且,思想道德作為一種內在品質,考核的方式和標準都不好量化,用人單位也就越來越輕視對員工的思想品德素養的考察,這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在就業壓力下,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程,有一技之長,畢業后能夠找到好工作才是重要的,思想政治課只是空談,學不學都一樣。
二、教育者的原因
高校雖然按規定開設思想政治課程,但是思想政治課并沒有因此而得到重視。就業壓力之下,高校強化就業導向,“務實”而不“務虛”,更重視學生技能的培訓,思想政治課被忽視,被邊緣化!由此影響了“兩課”教師的積極性,有的思政課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沒有激情,失去了動力,甚至敷衍了事。受此影響,學生更不會重視思想政治課了。
教師綜合素質不高。思想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因此對思想政治課老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思想政治課老師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良好的教學能力,還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見識廣博要,能夠跟上時代的潮流,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引發他們思考。但是部分思想政治課的教育者綜合素質不高,在教學能力和人格魅力上還無法達到學生的要求。甚至有些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都不夠透徹,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困惑難以解答清楚,又如何叫學生信服?
教學方法不當。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課一般采用課堂講授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單向的教學模式一是容易使得原本就晦澀的課程內容顯得更加枯燥無味,說教意味顯得更加濃厚;二是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少,老師不認識學生,學生也不了解老師,課堂氣氛也就沉悶起來了。三是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老師無法對學生平時的表現做出客觀的評估,僅僅只是靠期末考試成績來評估學生,會使得學生抱有“平時上課不用太認真,期末抓緊就行”的心理,所以單一的教學方法也是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冷漠的原因之一。
三、學生自身的原因
缺乏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動機與興趣。升入大學前,升學是許多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和動力。升入大學后,許多學生缺少了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動力和目標。因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淡然處之、不關心的心態。
追求個性自由,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大都處于青年時期,由于長期受父母、老師和學校教育的約束,在步入大學校園時更渴望獨立自主,追求個性自由,渴望擺脫外部控制。而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在學習思想政治課,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已經存在了潛意識的排斥心理,他們認為思想政治課所傳授的內容太過于理論化教條化,反反復復灌輸那幾個觀點,沒有新意,就像在給人洗腦。所以當他們進入高校后,由于不像中小學那樣管理嚴格,學生把握了更多的主動權,他們更傾向于追求和學習具有獨特性的標新立異的內容,想獲得完全的個性解放。
對思想政治課的作用認識不足。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學習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順利畢業,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很多學生熱衷于學習具有技術性的課程,認為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價值,總是長篇大論,灌輸一些與生活實際不貼切的理論知識。由于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落差,學生們往往認為這些理論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學了也沒什么用。很多大學生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對于這些無法直接轉換成利益的理論知識,他們往往認為學了就是在做無用功,反正也沒什么用,也就不用認真對待了,冷漠現象也就由此產生。
自身知識能力不夠,跟不上老師的腳步。由于思想政治課內容理論性太強,雖然從小學到高中也一直有開設思想政治課程,但是教學內容僅僅是一些基本的常識。而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理論體系結構,如果學生不具有比較扎實的基礎知識的話,在課堂上很難聽懂老師在講什么,更不用說深入思考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了。此外,高校教學還要一個特點,就是速度快,由于課程內容多而復雜,課時又比較少,老師可能一節課就有講完一兩章的內容,那就必然無法深入講解,只能點到為止,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但這對于沒有很扎實的理論基礎的知識的學生來說,是很難做到的,況且,大學生在課后往往希望可以安排自己的事情,很少有學生愿意在課后去看與思想政治有關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越來越跟不上老師的腳步,落下的知識越多,老師上課他們就越來越難懂,聽不懂就更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對思想政治課也就處于冷漠狀態了。
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在信息時代,互聯網和社會傳媒信息傳播迅速,傳播的內容多而繁雜,學生從互聯網上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但他們由于經驗不足,價值觀不夠成熟,很容易被一些偏激的錯誤的觀點“綁架”。學生從互聯網上獲得的不良信息與思想政治課所講授的內容往往相沖突,而一些不良觀念先入為主,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內容不以為然。
學習氣氛對學生學習態度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一個班級里,當大部分人認為思想政治課學不學無所謂時,會在不知不覺中傳播自己的這種觀點。這樣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冷漠態度從局部擴散到了整體。相反,如果一個班里喜歡思想政治的居多,那那些不喜歡思想政治課的人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端正自己對思想政治課的態度。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好的學習氛圍容易產生好的學習態度,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冷漠態度正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中對思想政治課學習氛圍并不濃烈。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冷漠態度反映出思想政治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分析其中原因,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真正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出具有堅定信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羅莉、程佳.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綜述[J] .科教文匯,2016 (19)
[2]高麗.“90后”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逆反心理的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3]李彥爭. 大學生忽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原因淺析[J] .科技資訊,2014(14)
[4]何裕寧、邱其霖、羅俊.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 .景德鎮高專學報,2013(2)
作者簡介:杜振漢(1973.11-),男,漢族,籍貫:福建泉州,法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法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