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玉晨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數學是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數學要求學習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授給學生數學文化。數學的精髓在于數學對于人的思想的改變,這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已經上升到一種思想方法,教會學生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想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這是小學教育應該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滲透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教學作為重中之重,是因為數學是培養人的思維,教給人一種積極向前,探索未知的精神,這就是數學文化的魅力,它帶給人的是一種智慧,一種懂得追求的智慧,這就是綜合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邏輯等各方面知識最終要滲透到小學教學中的數學文化,這是小學生需要的數學熏陶。只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形成這種數學文化的教學方式,才能讓數學文化真正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一、初次接觸——讓學生在好奇下欣賞數學的文化
數學是小學生一入學就需要學習的科目,那么當我們在接觸新鮮的事物時,往往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才會對它產生好奇,這樣的好奇心才能促使我們在后期加深對它的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好奇心,在小學生初次接觸數學時就把數學的文化精髓講授給小學生,讓他們首先感受到數學文化的深邃魅力,這樣才能深深地抓住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才能在后期更好地滲透數學文化的教學,在數學的發展史上,有著很多著名的人或者事,這些都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加上初次接觸數學,不能把太難的知識滲透給小學生,所以講授一些數學的發展史是打開學生數學思維大門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對小學生進行初次的數學教學時,完全不必要按照課本的題目來進行講授,教師可以根據數學書的全部內容,總結出本冊書籍中所涉及的數學背景知識和文化故事,在進行認識數字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讓小學生自己來找出生活中的數字,聯系實際往往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在進行空間圖形的講授時,不能光靠嘴來進行講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具有優美空間構型的圖形,以此來向學生展示數學圖形的美,滲透數學文化,這樣的教學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
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文化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數學教學將作為小學教學的重點科目,那么數學教學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數學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數學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中。課堂教學是學習的重點環節,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想法,其實數學本身并不是十分枯燥的,但是從現在的教學看來,許多教師把數學教學當做了一種單純的知識傳授,僅僅滿足于學生掌握知識即可,但實際的數學教學并不應該是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讓數學的教學富含在豐富的活動中,這樣才是滲透數學文化最好的辦法。
例如,在講授統計與概率學的時候,不能單純地講授一些統計學的規律以及已經得到的結論,直接給學生講授結論學生不便理解,并且也不能接受,在小學的數學書上,每一節數學內容都有豐富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活動,教師應該為學生多提供做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探究數學的思維規律和邏輯條件,在進行統計學的教授時,可以讓學生拋硬幣,連續做多次拋硬幣,在自己的親自實驗下統計結果、得出規律,這樣的活動對教學結果更有意義,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親自體會到了數學的神奇之處,感受到了數學的文化內涵。
三、課后使用——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數學的文化
我們一直強調的一個教學理念就是學以致用,不管學到了什么,能夠使用上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對小學數學的教學也是一樣,強調要滲透數學文化,實際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很好地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實踐教學,把數學文化融入數學知識的使用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這也是滲透數學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數學文化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指導,它除了教授給學生一種追求的智慧外,更多的是給予學生實踐的體驗。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數學單位的認識時,就可以給學生安排一次實踐的課題,讓學生在對國際制的單位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后,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可以嘗試去買一次菜,看一下商販稱量的重量,使用的是什么單位,這樣也可以了解日常所用的單位和國際制單位的區別,以及單位之間的換算,還可以學習數字的加減,在學習知識后進行實踐是長期牢固掌握數學知識的有效方式,也是教授數學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
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重點教授的不是數學知識,而是數學中蘊含的數學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不斷積累的,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來進一步探索數學的精神,同時不能把數學的教學局限在數學課堂上,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實際的運用中體會數學所蘊含的文化,感受數學精神,學習數學思維。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