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芹
摘 要:小學音樂的主要教學目的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一些音樂規律和學習音樂的技巧就結束了,而是要做到將音樂教學轉變為情感教育,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形成對美的感知。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小學音樂教學實施的教學宗旨就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音樂,實現音樂素養及審美能力的提升,進而讓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和進步。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主要內容,進行相應的策略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的搖籃,小學音樂教育是可以滲透學生心靈的情感教育。那么教師如何才能將音樂教學變成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情感的場所?答案就是不斷創新教學手段,突出對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視度,從正面去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真正的魅力。
一、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培養審美能力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無處不在的無線網絡為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了便利和樂趣,可以說,網絡技術已經成為豐富音樂教學資源的重要途徑。許多實踐教學表明,良好的網絡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即借助網絡展現音樂教學作品,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音樂,進而得以更深層次地理解和學習音樂,并逐步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和審美感知力。例如,在學習《好朋友》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好朋友》這首歌曲的MV,MV中有跳舞的畫面,有歌詞字幕等,可以更好地將音樂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展現出來,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借助網絡資源來對小學音樂教學進行創設情境的輔助以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借助言語工具,例如,在學習《為了我的祖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聲情并茂地將這首歌的歌詞讀一讀,為學生講一些為國犧牲的戰士的故事,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索,感受祖國的美好,以及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直觀感受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感知力,進而實現音樂素養的提升。
二、培養學生想象力,培養審美能力
相較于語文的文字表達、數學的數字表現,音樂可以說是較為抽象的一門學科了,許多時候,對于音樂的學習需要借助教師和學生的想象力,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而建立在想象力之上的音樂教學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所在,為此,教師就應當將培養學生想象力提上教學日程,并留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小袋鼠》的時候,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去關注這首歌曲的節奏,這首歌曲節奏感強、富有動感,就好像真的有許多只小袋鼠在眼前跳一樣,這時的學生最容易產生情感,然后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演一演自己心目中的小袋鼠,自己設計動作、自己設計場景,想怎么演就怎么演。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真正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而且還切實地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生的想象力不像成年人那樣,會受到固定思維的限制,他們更加感性,對于這種感性,教師要積極保護,并努力讓其成為音樂想象的源泉,成為提升審美能力的動力。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審美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挖掘學生音樂潛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動力。在設計音樂教學方案的時候,教師就要積極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以及學習的發展規律,努力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按照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應當把眼光從五線譜上移開,注意發現和探究能夠讓學生發現音樂吸引力的方法。可以將音樂教學內容同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例如引導學生想一想,在過春節的時候,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總是會播放一些喜氣洋洋的祝福歌曲,而在過生日的時候,大家又都會唱一唱《生日快樂》這首歌,拉近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以此來幫助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歌曲具有自己獨特的含義。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深層意義和情感,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也才會逐步形成,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階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黃金階段,為此,教師就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能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元素,在課堂上及時對學生優秀的表現給予肯定,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學習音樂是十分愉悅的事情。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為此,音樂教師不能夠只停留在音樂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上,而是要將目光放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上,真正做到對音樂藝術的繼承與發展,促使音樂成為完善學生人格和情感的重要橋梁。
參考文獻:
[1]王偉.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7(16):13.
[2]閆宇.淺談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J]. 中華少年,2017(16):222.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