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國
摘 要: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當小學生能夠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教師的教學目標才算完成。但這對于教師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大部分小學生都對寫作缺乏興趣,有的甚至會恐懼和厭惡寫作。那么如何才能讓小學生在寫作中做到筆隨心走,筆奕生輝呢?基于這個問題,就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
對于寫作教學中學生缺乏寫作興趣,甚至恐懼厭惡寫作的現象,筆者進行了深入探究,發現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一是小學生無話可說,二是小學生無從下筆。基于此,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寫出一篇好作文,首先應該采取開放的教學態度來對待學生,讓小學生筆隨心走;然后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讓小學生筆奕生輝。接下來筆者就對此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開放教學態度,讓小學生筆隨心走
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規定寫作主題和要求,學生進行寫作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其所產生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從而無法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寫作的天空里自由飛翔。因此教師必須采取開放的教學態度,適當地放寬題材和寫作要求,讓學生從條條框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這樣他們就可以達到筆隨心走的意境,想到什么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寫作文和說話交談的形式如出一轍,他們面對作文的恐懼和厭惡心理也就可以消除了。當然開放的教學態度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放任學生不管,他們還需要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給予學生幫助。例如,筆者讓班里的學生進行日記和周記的書寫,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寫作天地中學會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想。在學生創作日記和周記的過程中,筆者也會適當地進行指導,從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多樣教學方式,讓小學生筆奕生輝
1.走進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對于小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無話可說的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寫作素材從何而來呢?那就是生活。如果我們將寫作素材比作鮮花,那么生活就相當于培育鮮花的泥土。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讓學生走進生活。例如,筆者在進行三年級下冊習作5“端午節”的寫作教學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人們過端午節時的場景,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時筆者再引導學生聯想到自己家過端午節的情形,讓他們思考和視頻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學生紛紛暢所欲言,這就可以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不至于無話可說。總之,教師必須要讓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在觀察生活中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
2.讀寫結合,學習寫作技巧
對于小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無從下筆的問題,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學習。而教師如果只是單一地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講解,過于抽象的知識讓仍在使用具象思維思考問題的學生理解起來頗有難度。這時教師就需要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對抽象的寫作技巧進行直觀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將之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例如,筆者就將課本教材中的文章作為承載寫作技巧的載體來讓學生進行閱讀。當筆者在進行四年級下冊習作5“觀察寫一兩種植物”的寫作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就例文《桑樹》進行閱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從作者對桑樹的描寫中學到寫介紹植物文章的技巧所在。首先應該觀察它的莖、葉、花,將它們的特點在文章中表現出來,其次還應該讓文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接下來學生再進行寫作就不會出現無從下筆的現象了。
3.展示評價,樹立寫作自信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在寫完作文之后,更希望得到的是教師的贊許和認同,從而讓自己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是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重視的,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會慢慢樹立自己寫作的自信心。良好的自信也是成功的一半。學生有了自信心,就能夠更好地進行寫作。那么教師該如何去做呢?教師可以每周為學生安排一次佳作展示課,將學生本周中寫得最好的文章展示出來,并邀請家長進行欣賞。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前站滿了欣賞的同學和家長,他們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而教師要注意的是,在開展這一活動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科學的評價,點出他們作文中的優點,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從而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它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長期的堅持與努力。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態度,從而采取開放的教學態度,以此來讓學生筆隨心走。然后,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此來讓小學生筆奕生輝。相信在教師的努力下,他們的作文教學肯定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陸霞.關于強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J].課外語文,2018(1):35.
[2]莊嫻.論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寫作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7):98.
編輯 趙飛飛